本报记者蒋虎雄
“这真是花小钱办了大事!”日前,看着厂区里正在忙碌的“环保管家”,仙居县佳丰工艺礼品厂总经理张向阳高兴地说。
他说的“大事”,是企业的环保工作。去年以来,仙居县试点先行,推出“绿色保险+”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工艺品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由后者聘请“环保管家”提供全方位环保服务,企业只要专心生产就行。
“这在全省尚属首创。”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局长顾卫平介绍,“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这种模式的指向是建立企业生态环境闭环管控,促进工艺品这一仙居富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保险公司来兜底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张向阳说,2006年创办以来,佳丰工艺礼品厂也购买过第三方环保咨询服务,但效果不佳。
这也是仙居工艺品企业的普遍烦恼。
仙居是中国工艺礼品之都,目前实际生产经营的企业有738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绝大多数为规下企业,没有专门的环保技术人员。2017年以来,当地多次对该行业开展环保整治,但反弹现象严重。
企业要发展,环保、安全是底线。立足仙居实际,“绿色保险+”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在这种模式下,工艺品企业向保险公司购买“绿色保险”,保险公司聘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作为“环保管家”,在全面“体检”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该模式最大的亮点在于:企业投保后,若因“环保管家”提供专业服务时存在过失导致污染环境问题造成企业损失,非企业主观故意的,保险公司将在约定的范围内,对每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付。
“也就是说,由保险公司提供兜底保障。”顾卫平说,“这样一来,监督‘环保管家’服务是否全面到位,责任落到了保险公司身上。”
去年12月初,仙居县在安创小微园进行“绿色保险+”模式试点,由中国人寿财险和中国人保率先参与。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5家工艺品企业完成投保,经“环保管家”发现问题并推动整改,无一家企业因污染环境被罚。
鼠标一点情况明
今年7月,“绿色保险+”服务模式在仙居工艺品行业全面推开,张向阳第一时间购买了3万元的“绿色保险”。
他惊喜地发现,“环保管家”每周都来厂里,先后指出了厂区内没有危废暂存间、废油漆桶乱堆放、排气筒未达高度要求等15个问题。“目前10个已整改,5个正在整改中。”
中国人寿财险仙居县支公司副总经理郭文武告诉记者,“环保管家”有工作规范,那就是仙居县“五气共治”办印发的《工艺品行业环保规范化管理标准(试行)》。从源头控制、污染治理到综合环境管理,共31条。
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牵头开发的“仙居县工艺品环保治理管理平台”,则让张向阳倍感方便。
这个平台于8月试应用,着眼于发挥数据分析对决策的辅助作用,用数字化手段为企业环保治理“把脉开方”,推进企业提档升级。
对企业负责人来说,只要点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环保管家”的工作情况,比如服务次数、内容、在企业内多长时间等等。
“我们则能通过该平台,全面了解企业环保治理、日常检查、信访投诉等相关情况,从而对企业环保进行监督评估,实行分档管理、精准监管。”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荣勤介绍。
张向阳算了笔账,如果企业聘两名专门的环保技术人员,一年至少要花十五六万元。“现在既省钱又省心,很划算!周边的同行过来玩,我都跟他们推荐这个‘绿色保险’。”
“三色管理”促规范
那么,如何对工艺品企业进行分档管理呢?
在推行“绿色保险+环保管家”“绿色保险+数字化平台”的同时,仙居实施“绿色保险+正面清单”制度,根据环境保护情况对工艺品企业实行绿码、黄码、红码管理。
绿码企业,以柔性监管为主,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查。
黄码企业,实行“双随机”抽查,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求立行立改;短期内无法整改完成的,要求制定计划,责任到人,限期完成整改。
列为红码企业的,则实行重点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顾卫平说,效果显而易见。“我们有限的执法力量,凭此可以实现更精准、更科学、更高效的监管。”
与此同时,购买“绿色保险”的工艺品企业,也能在贷款上享受便利。
记者在中国建设银行仙居支行公司部客户经理潘楚怡处了解到,工艺品企业有贷款需求的蛮多,凡是购买“绿色保险”的,该行在信贷门槛、授信额度、利率等方面都有优惠。
6月份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联合仙居各重点乡镇、县经济开发区、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先后开展了多场工艺品企业“绿色保险+”推进活动。
截至目前,仙居全县完成投保的工艺品企业共有52家,有意向投保的企业106家。“下一步,我们将把‘绿色保险+’模式延伸到橡塑、机械等行业。”顾卫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