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叶德建,1976年生,椒江章安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美国麻省大学博士后、首届中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赫伯特・西蒙访问学者、国内流媒体技术和视频边缘计算发展领军人。28岁时任复旦大学副教授、宽带网络与互动多媒体实验室主任,现任上海清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报记者龙 楠
南北相望,江水泱泱。沿椒江工人路往北,行至江岸尚城区块,一幢22层、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总部大楼正破土而出,其名“清鹤”。
2016年筹备,2020年落地,2024年建成。
落子椒江,清鹤全球化布局初显。叶德建敏锐洞悉台州于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信心与决心,顺势启动上海张江—台州滨江双总部一体化战略,以“上海之智”嫁接“台州产能”。
风从上海来,潮涌台州湾。
蹚出新路
“清鹤”,翩然傲骨侠风,少有人立马将其与科技企业相连。
二十一世纪初,金庸武侠小说构建的快意江湖,深刻影响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此名有幸,得金庸老先生所赐。”叶德建回忆,2002年,金庸先生时任浙大文学院院长,他和同学曾怀着敬仰从北京跑去浙大听报告。
课后,一行人向先生提问,“吾辈青年何以万里蹀躞,上下求索”。先生赠言,“清鹤鸣,天下平”,叶德建心服首肯。同年,以“清鹤”注册公司备案。
“我们家原有读书传统,外婆是民国时浙江师范学校毕业的闺秀、外婆的弟弟是上世纪5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后因家道中落,生活坠入贫苦,仍宣明礼教,倡导读书。”叶德建幼时家住牛棚,屋外下雨,屋内戴斗笠吃饭。
潜藏读书二十余载,叶德建抱朴守一。1992年,因为数理化竞赛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混合班(现竺可桢学院)就读。当时,浙大现任校长吴朝晖院士是混合班带教老师;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任浙大校长,常到班勉励学生,“搞科技就是要做学科交叉,才能整合资源、激发创新力”。叶德建深受启发,“钻研一门学科,只能成为行业工匠。要想解决社会深层难题,需走出一条新路”。
本科学了两年计算机后,叶德建大二末转入浙大电机系工自专业。为避免学术研究上近亲繁殖,他接连考上哈工大研究生、清华大学博士生。叶德建在清华自动化系学了4年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的学科融合,细分研究流媒体技术和视频边缘计算。
此前,清华尚无人做计算机网络上的控制问题。因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2003年,叶德建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和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系同届唯一。
挂冠从商
“当年想请你留在清华,你为什么跑去上海?你很适合做学术,为什么跑去创业?”清华师兄、中科院院士管晓宏的二连问,概可用以下作为回复——
叶德建在清华时,是吴秋峰先生的关门弟子。吴秋峰是清华工业自动化教研室创立人之一。吴秋峰多次与弟子强调,清华学子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干中学”,把国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博士毕业后,叶德建作为特聘人才,进入复旦大学软件学院任教,担任流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后赴美国麻省大学就读博士后,是首批中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赫伯特·西蒙访问学者。
2005年,29岁的叶德建承接了复旦大学软件学院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并发网络视频系统的缓冲控制和速率控制;同年,担任上海市IPTV互动电视闸北区示范项目的技术总指挥,设计出整套电信网络传输的原型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赴美交流期间,团队内几名相关研究生被美方陆续“挖”走,到谷歌硅谷总部和微软西雅图总部工作。与叶德建同寝室的浙大混合班同学,也全留在了美国。
美国人对于科技产业化嗅觉灵敏,让叶德建备受震撼。经济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从规模化制造业到商业模式创新,最后通过科技与产业相结合,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他意识到,“我们国家建设也需要核心技术和硬科技。”
2012年,叶德建毅然挂冠从商。
从0到1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清鹤的定位就是做基础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清鹤的技术总部落地上海杨浦,延续叶德建以往的研究方向,以“视讯融合”作为市场切入口,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拥有自主专利的视频基础组件,为各个行业提供视讯场景化、信息化应用服务。
“要想实现从0到1的突破,修炼‘核心’最为重要。”仅过去3年,清鹤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研发视频相关技术软件,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合作成立视频场景融合联合研究中心,专攻核心算法。截至目前,已在上海、北京、苏州、美国硅谷建立四个研发基地,获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百余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实现了视频基础组件全覆盖和视频应用场景软件著作权全覆盖,构建了专利技术“护城河”。
2017年起,清鹤连续5年入选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业绩实现近10倍增长。去年营收同比增长50%、净利润翻番;今年三季度以来,每月均较去年同期增长80%。
2021年初,叶德建瞄准医疗数字化智慧化等新基建风口,积极思变、融合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疫情前线,为武汉亚心总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钟祥医院等医疗单位,设计并开发排队叫号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医护对讲系统和病房IPTV系统;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推出“清鹤视讯”,将视频直播和实时视讯会议融合,应用于节后复工复产实战。还自主开发远程视察视讯板块,满足政府领导视察、投资人考察等需求。
高等级医院信息化提速,叶德建的目光同步聚焦基层医疗。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是缓解当前医疗资源分配矛盾的关键。”在他看来,清鹤应提供一整套融合系统,让“家门口的医院”也能用上智慧医疗服务——既具备未来需求的多重功能,成本又比分块组装低两三成。
从一到百
年初北交所公告的发行方案与招股书显示,清鹤已初步形成智能视频、人工智能系统和边缘计算中心三大业务板块。
从0到1固然难,从1到100的大规模产业化过程也绝非易事。继2017年成立台州分公司后,2021年,叶德建与台州城发集团签订协议,在江岸尚城滨江集聚区建设总部大楼,打造清鹤的营销中心、中后台服务中心、业务运维中心等。
叶德建的回归,家乡情怀是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见证台州诞生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以池幼章、李书福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人均收入曾一跃至全国前列……“敢闯敢拼、创业创新的家乡文化哺育了我。”
另一原因在于,叶德建认为,台州将成为清鹤产业化扩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清鹤两个发展核心,其中研发核心在上海,因此全国产业化核心的布局,必须回答“如何达到双核心融合、实现两条腿走路”一问。
从单个城市来看,台州与杭州、宁波相比,科创要素和城市能级有所欠缺。而近年来,台州按下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快进键”,实施“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是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集聚地和上海资源外溢的重要承接地。
杭台高铁通车,拉近沪台距离;台州机场扩建工程即将完工,为台州连通全国建立重要空中门户。以交通为媒,台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日渐加速。
“杭州余杭曾力邀我们去建总部大楼,并提供用地等政策优惠,但从沪台联动来看,台州更具竞争力。”叶德建说,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上,台州与上海的地理差距不大,且台州产业运营、服务、人力成本、生活成本明显较同行业京沪低。
台州先天区位不占优势,作为清鹤产业化核心,向全国辐射还需支点。叶德建将台州对西部的辐射、以及清鹤对“一带一路”国家辐射的中心,放在阿拉尔市,拟将现有重庆、西安、成都和乌鲁木齐团队进行整合。
目前,叶德建与阿拉尔援疆指挥长进行多轮洽谈,双方即将进入协议签订阶段。
落地生花
“台州过往偏靠商贸和制造业,在社会氛围和文化层面,仍遗存短平快思维。”扎根台州之初,清鹤经历了短暂的磨合期,“科技产业需经过持续性哺育,外表形态上不断适应新环境,最终才能形成较强的落地效应。”
近两年,清鹤与台州政企合作的一系列项目“落地生花”。
其中,“旅游调庭”文旅治理创新应用,入选2021浙江十大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社会治理风险研判分析场景应用——“好享家”物业纠纷化解“一件事”,入选省委政法委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揭榜挂帅”项目。
“这两个项目的核心算法精深、定位高,因而成长周期较长。”叶德建希望,将省级项目视作清鹤在台州发展的起点,通过重塑,形成带有台州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成果,向全国提供示范案例。
日前,叶德建将管晓宏院士及其拥有自主产权的赛博一号芯片项目引入台州。“我们为台州与京沪等地高端人才资源牵线搭桥,并配合政府为院士项目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助力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清鹤从上海总部抽调一批骨干人才,对接台州;启动百人招聘计划等人才堤坝培养计划,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家乡培、用、留住更多科技人才——一个由上及下的金字塔型人才架构成型,为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当企业跨越快速发展期、实现稳健运行时,清鹤将有一个职业运营管理团队。而我作为创始人,终将回归学术。”科研成果和产业融合,自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通过科研力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将会推进整体行业的发展。“此为我心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