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玻雕师吴岳:以砂轮作笔 用玻璃作画

吴岳新作《我爱祖国》

吴岳趁着假期潜心创作玻雕作品。

本报记者陈伟华文/摄

国庆节前夕,大型玻璃艺术作品《我爱祖国》问世。记者采访了创作者——吴子熊玻雕艺术第三代传人、留法研究生吴岳,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年轻人。

大型新作问世

吴子熊玻雕艺术馆,坐落于椒江区葭沚泾文化长廊中段、市民广场西北侧。这是一座充满智慧、灵性与生命感悟的艺术殿堂,珍藏着多件玻璃雕刻作品。

10月11日,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吴岳趁着回国度假的时光,正在馆内潜心创作。

面前摆放着他的新作《我爱祖国》,这是一件大型献礼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

“这是一件现代玻璃艺术像素拼画立式屏风,高2米、宽2.5米。我们用5000多片小玻璃色块拼贴而成,以色彩描绘大美中国,以光影折射多娇江山,今后它就陈列在这座玻雕艺术馆里。”吴岳介绍。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屏风上,醒目的“我爱祖国”红字下,是威严庄重、气势恢弘的天安门,下方则是一大片金黄色的向日葵,寓意着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吴岳多次尝试用磨砂等多种材质的玻璃,作为作品的材料。最终,他选择了用普通彩色玻璃切割成2.5厘米的小正方形,来制作这件颇具特色的拼画作品。

他的学生——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子们,也参与了创作。从描线到雕刻,再到拼贴栩栩如生的图案,每一道工序,都必须集中注意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慢慢雕琢。

吴岳和学生们耗时一个月,才完成这件作品。

传统玻雕遇上像素拼贴

将像素拼贴元素融入传统玻雕的想法,吴岳早已有之。

今年暑期,他开发的“我是小小像素艺术家”玻璃拼图益智艺术游戏,成为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增设的一个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

“这个项目既能给人感官体验,又能给人认知体验。”吴岳介绍,“它结合了古代西方的马赛克艺术以及现代计算机图像低像素的美学和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玻璃雕刻,无需用电与雕刻工具,人们可以像玩棋类游戏一般,在任何场所随心所欲地体验玻璃拼图游戏,并通过提供的像素图片在格子纸上尝试还原和替换,或者自由创作玻璃像素图案。”

该互动体验项目上线后,报名参加的学生和游客络绎不绝,既拓展了玻璃艺术的表现形式,又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体验。

近期,亮相吴子熊玻雕艺术馆展厅的,还有吴岳的大型数字图像与摄影装置作品。其中,《曾经》这件作品,吴岳将自己面对拍摄对象的触动,变成了分离和遗留这两种关系;另一件作品《未来家项目》,也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传承与创新

吴岳1996年出生,从小喜欢绘画,8岁就跟随爷爷吴子熊与父亲吴刚学习玻雕技艺。

在8岁至15岁期间,吴岳随爷爷和父亲赴世界各地,进行玻雕技艺表演。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10多个国家,都留有他闪光的足迹。

到了15岁,他远赴法国学习西方艺术,目前就读于法国勒阿弗尔艺术与设计学院。除了玻璃雕刻,他还在绘画、摄影、录像艺术、视觉艺术等领域,创作了大量作品。

故乡台州,始终是游子吴岳奋斗的原动力。在法国求学的日子里,他创作了一大批与台州有关的绘画等作品,回国时,便将它们陈列在艺术馆内轮番展出。

2017年,吴岳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内摆放着他的成长历程等资料,以及近年来他所创作的玻璃艺术和当代艺术代表作品。

每逢回国度假,吴岳都会与其他玻雕师一道,赴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推广玻雕艺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他也希望挑选出更多好苗子,来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还将玻雕艺术作品选送往各类文化展览展出,让玻雕这项传统技艺被更多人了解,受到更多人喜爱。今年5月,他荣获“椒江工匠”称号。

对吴岳而言,爷爷和父亲的玻璃艺术之路,是榜样的力量。而近年来,他也借着经常往返于家乡和法国的机会,热衷参加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他表示,今后将以全新的视角与独特的见解,更好地传承玻雕技艺。

2022-10-14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57389.html 1 3 95后玻雕师吴岳:以砂轮作笔 用玻璃作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