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碧水润民生 助跑共富路

本报记者庞晓栋 本报通讯员沈琦楠

“水质好了,水稻品质也上来了,今年每亩增产50公斤。”近期,路桥区兴业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永根收割完2000亩早稻后,算了笔账。

2005年,兴业瓜菜专业合作社在金清镇成立。“过去这里‘污水横流’,每逢下雨天河道涨水,污水外溢流进农田里,影响收成。”沈永根说,随着河岸环境改善,水质变好,灌溉水源有了保障,他们逐步推进瓜菜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如今承包土地2200亩,种有西瓜、莴笋、西蓝花等。

路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历来港汊纵横、水网密布,人们傍水而居,商铺沿河而设。近年来,该区利用生态优势,积极落实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治水模式,打造了生态无污染枇杷、蟠桃、红美人等多种优质农产品,通过水旅路线串联带动,逐步形成“水旅融合、水文融合、水农融合”的共富发展新格局。

治水育产 收获金色密码

“村前绿水盈盈绕,村后枇杷漫山坳”,这是桐屿街道小稠村以水为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写照之一。

“上半年,村里1000多亩枇杷产量75万公斤,产值1500多万元。”小稠村党总支书记、台州市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邱明生说,种好果才能卖好价,而好果依靠好水、好生态。

2017年,街道在小稠村累计投入374.95万元,将全村779户污水全纳管,并对5口池塘和长浃头进行清淤疏浚,实现清水、活水、畅流。

其间,通过推广使用生物菌肥等绿色生态无公害技术,大大减少了水体污染,小稠泾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以上。同时,委任枇杷种植大户开展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田中枇杷亩产可达600至800公斤,优质果率达70%以上,枇杷单价较最初翻了五番。

“我们还对凉溪山塘、天打岩水库等2座山塘(水库)进行修整,在小稠村等山上园地建设蓄水池,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方式,推动枇杷提质增产。”桐屿街道农业三产副主任郑必炯说。

青山伴秀水,农村变景区。“五水共治”治出了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奏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富民曲。

2018年,桐屿以枇杷产业为切入点,把小稠、凉溪、上山童等5个村串联成带,启动“五村连片”开发项目,打造集“体验、休闲、产业、观光”一体的枇杷旅游精品线。目前,平均每年可吸引游客20万人次,村民增收500多万元。

治水兴村 打通致富之路

走进路桥区新桥镇金良社区,移步皆景,风光秀丽。但十几年前,该村被称作“洋垃圾村”,村民以拆解进口金属垃圾为生,村容村貌脏乱不堪。

近年来,新桥镇大力推进全域美丽、全域治水、全域融合、全域治理,打开了乡村到“香”村的大门。金良社区借势破茧,在2010年率先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清理了500多吨垃圾后,我们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在原有老宅基础上,建起占地面积20多亩的田园式生态公园,集休闲、旅游、参观、教育为一体。”金良社区第一书记陈小连说,经过多年治理,如今金良社区不仅是省3A级景区村庄,还是一个“田中有园,园中有田”的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引来不少美术学院师生来此写生。循着他们的画笔所向,村民评出了龙溪九曲、潭水千寻等“金田九景”,一时口口相传。

这几年,金良社区的“文艺范”越来越浓:打造别具风味的农村文化礼堂,努力实现“田园变百姓舞台、礼堂成精神家园”的生活新变化;搭建花田市集,吸纳扶雅书院、一凡手造、东篱茶叙等多家文创项目入驻;依托游客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学院等平台,引进并做大做强休闲旅游项目……

眼下,金良社区的游客量显著提升,年旅游消费人数从最初不足万人增长到近10万人,社区集体经济增长近200多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从0到1的关键起步。

红霞映碧水,美景惹人醉,一幅幅水清岸美的现代田园画卷徐徐展开。目前,路桥正按照新时代治水方针,将“五水共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治水成果同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以治水为契机,打通共富路。

2022-10-30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58612.html 1 3 路桥:碧水润民生 助跑共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