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张文斌:

走在寻找的路上, 有时清醒有时迷茫

张文斌作品《徨No.2》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本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徨NO+》

本报记者王佳丽

张文斌留着一头短发,穿着纯色卫衣和牛仔裤,朴素、自然。交谈中,他谦逊内敛,既打破了一般人关于画家大多“前卫”或“文艺”的刻板印象,也颠覆了仙居首个入选全国综合材料美展画家的预设性格。

“我是个矛盾体。”他说。这不仅是外在或行为,在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系列作品《徨》和《罔》里展现得更加明显。他的人生充满了矛盾,矛盾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贯穿始终——当他第一次拿起画笔,当他面临理想与生活的选择,当他创作自己的第一幅作品。

在矛盾中诞生作品

“我的毕业创作,是以温岭的一条老街为主题的。西方绘画讲究焦点透视,通常一个画面里只有一个焦点,我决定将老街的两个不同透视角度组合到一个空间里。”对比,彷徨,打破,杂糅,这张初创于20年前,名为《徨》(后为《徨No.1》)的油画,成了《徨》系列的第一个作品。

通过《徨No.1》,张文斌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它成了大家最开始了解他的契机——2009年,该作品入选浙江省油画大展;2011年,入选浙江省第五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此后,张文斌索性以矛盾为刃,劈开了一条拥抱自我的艺术创作之路。

几年后,《徨No.2》诞生了。

与《徨No.1》不同,《徨No.2》是一件由综合材料制作成的美术作品。《徨No.2》的取材来自废弃的旧门牌,作品里每一块旧门牌,都是张文斌慢慢收集来的,这段收集过程也成了漫长创作的一部分。

他说:“每一个门牌都对应着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用这些不同门牌进行拼接组合,用某种形式去记录城市的过去和变迁,为我们的记忆留下一些美好的向往。”

《徨No.2》在2019年入选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这是1949年以来,仙居县第二件入选全国美展的美术作品;在综合材料这一新兴门类中,则是该县第一件入选国展的作品。这给他带来了莫大的鼓舞,让他更有信心去探索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与当初不断修改的《徨No.1》相同的是,《徨No.2》也在持续变化中,是个“有生命”的作品。“我觉得这个作品依旧没有完结,它还在继续演变,这些旧门牌上继续蔓延的腐蚀痕迹也是作品的重要部分。也许等有一天,这些旧门牌全都腐蚀尽了,这件作品才算真正完成吧。”张文斌说。

从《徨No.2》开始,“旧门牌”这个材料就成了《徨》系列的标志。比如《徨No+》,在一个水泥“十字路口”的四周摆满了红色的旧门牌,这既是对现实中街道和人家紧密联系的反映,也抽象地指向人生的十字路口。

如果说,他在《徨》系列里塞入了各种关于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那么《罔》系列则通过辩证的矛盾关系,探讨关于自由的话题。“莫要约束久藏于心的梦想,网住你自由的是你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他在朋友圈为《罔》系列写的配文。

从油画到综合材料,张文斌积极尝试不同的创作材料和创作方式,使他的作品呈现别样的质感,得到了来自大众和业界的肯定。

今年8月,《罔NO.2》和《徨NO+》一起入选了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文峰-跃龙 台州宁海两地综合艺术交流展”。

“这两个系列还在持续产出中,希望未来我能做出更多好的作品。”张文斌说。

在理想中一路向前

虽是美术专业出身,但在专注艺术创作之前,张文斌曾在乡下长期担任语文老师。“当年,乡下学校以主课教学为主,美术这门课很难有施展的空间。这对我来说十分纠结,因为我对美术一直念念不忘。”他回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在几年后,张文斌考到了县城的学校,后成为仙居县第四小学的美术教师,实现了回归绘画的愿望。

像是给明明会飞的鸟儿松了绑,张开翅膀的鸟儿不再歪歪扭扭地拧巴着走路,他开始追寻自己真正的理想,在艺术世界给自己开辟了一方小天地。

他的创作则进入迸发期——《徨》系列和《罔》系列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在教学上,他也屡屡突破——美术教学案例在《中国篆刻》杂志上发表;参与编写乡土美术教材《跟着课本游家乡》;多次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美术比赛并获奖,荣获“全省少儿美术优秀指导教师奖”。在此期间,他先后加入了县、市、省美术家协会,现任仙居县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除了《徨》系列和《罔》系列的持续创作,多年来,张文斌一直坚持油画写生,“走出小楼问春秋”,在古村和乡野间寻找古建古街和造物之美,用绘画来寄托自己的乡土情怀和山川风情,创作了《憩》《天下无山》《残-忆》等油画作品。“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外出一起写生。不过我们各画各的,除了一些必要的引导,我很少教她技巧。我觉得孩子过早接触一些刻意的技巧,反而会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张文斌说道。

画画是自由的。相比于精雕细琢的固定模式,张文斌更喜欢自然的天性和个性的展现。期待孩子们能在自由的环境里自由地创作出不受拘束的作品,这是他对女儿的期盼,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经常有学生和我分享自己随手涂鸦的作品,有些人觉得这些作品乱七八糟的,甚至在一般的评价体系和许多家长眼中都是不入流的。但我觉得这些乱七八糟中往往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那份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因为不经意间灵感火花的碰撞而产生的作品,是老师永远无法教出来的。”

因为绘画的存在,他有了理想之锚。如今,无论生活还是工作,艺术还是现实,张文斌像只无定向性的克莱因瓶,终于在矛盾中找到了自洽。

他说:“我很喜欢歌手郑钧一首歌里唱的,‘我和我仅有的理想,走在寻找的路上,有时清醒有时迷茫,但愿别失去方向’。”虽然有时清醒有时迷茫,但他还在坚持创作的路上。

2022-11-18 青年画家张文斌: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60081.html 1 3 走在寻找的路上, 有时清醒有时迷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