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葛星星 卢靖愉
台传媒通讯员董宇宁
临海聚才引智再结硕果!2022年,临海市新引进大学生18698人,同比增长9.9%,人数排名台州第一。其中新引进青年大学生9394人,为历史新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临海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着力优政策、拓渠道、强机制、提服务,“引育留”并举招引八方良才,推动人才发展与地方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集聚资源培育高层次人才
“诚邀大家选择临海、创业临海、乐居临海,成为临海的城市发展合伙人!”去年10月,中国·临海第四届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启动仪式上,临海市委市政府向广大人才发出诚挚邀约。
一年来,临海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逢会必邀、有赛必宣,先后带队赴上海、广州等高校参加人才招引活动,盛情邀请有为青年。
院士是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开拓者、领航人。临海紧扣台州市委“百名院士进台州”专项行动要求,加快推动高端人才资源集聚。作为政策落实部门,临海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等部门将招才引智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以“500精英计划”为主抓手,积极推进项目短期攻关、协同研发、共同提升。2022年直接认定“500精英”项目5个,其中院士项目2个、领军项目3个;入选“500精英计划”创业人才27人、创新人才5人,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落地临海。
徐强院士是“百名院士进台州”现场推进会上引进的人才,其领衔的“汽车排放升级及新能源汽车传感器系统产业化”项目被认定为台州市“500精英计划”顶尖人才项目,也是临海首个院士落地创业项目。
“临海市委书记亲自带队接洽,让我看到了满满的诚意。”徐强院士说,临海对高层次人才的关心、对科技项目的重视,以及有关部门的高效暖心服务,是自己选择做临海“城市发展合伙人”的重要原因。
构筑“强磁场”招引青年人才
大学生是人才中最有活力的群体,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临海深入实施“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推进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人才招引工作。
2022年6月,“激扬青春 筑梦台州”3场公益性招聘会为企业和学生搭建双向平台;9月,24家企业在哈尔滨商业大学打响秋招引才第一枪;11月,云南高校巡回招聘会开通“青年英才聚台州”招才专车……2022年,临海市人力社保局紧跟企业需求,聚焦省内、放眼省外,采取“小团组+高频次+专业化”模式,开展省内外高校招聘会22场次,参与企业1463家次,招引大学生6000多人。
在牡丹江师范学院,招聘会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应聘学生的专业与我们需求的专业匹配度较高,短短一小时就谈拢意向35人。”大唐电子通讯有限公司HR上官敏华说。
通过整合,临海已逐步构建由市委人才办牵头抓总、部门协同、资源共享的大学生招引工作体系。在本地,实时推送就业岗位、人才政策等信息,定期组织“学子看临海、学子探名企”活动,推动招才引智窗口前移入校。在外地,深化政校合作、政企协同,与60余所省内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与17所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3所高校联建引才工作站。
临海市委人才办、临海市人力社保局还系统推进青年人才招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发“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其改革成果获评省人社厅最佳应用,并在台州市推广贯通。
厚植沃土育才留才
人才引来了,怎样留住?从“筑巢引凤”到“固巢留凤”,这是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更需要一项项精准服务的推动。
临海不断细化人才新政,优化扶持机制,全力在人才竞争中突出重围。为增强政策引力,该市推出就业补贴、见习补贴、安家补贴等扶持政策。“根据政策,毕业3年内到非公企业就业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可以享受7200元/年的就业补贴。”浙江海洲制药有限公司人事专员孙迎露说,每月多出来的600元,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为提速政策兑现,宣传组定期深入企业、校园,开展“局长走企业、科长入一线”政策宣讲活动,同时将就业补贴、安家补贴审核流程从月缩短到周。2022年,共审核兑现各类人才政策3930万元、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和安家补助计192万元;发放副高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薪酬补助391万元。
“我们既要用真金白银体现诚意,也要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软环境改善上精耕细作。”临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波表示,近年来,临海产业集群日益壮大,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已迈上千亿元新台阶,但要完成从“工业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跨越,实现“临海制造”向“临海智造”的跃升,引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的智力资源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临海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整合打通各部门政务服务,着力解决人才共性的发展需求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围绕人才安居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我们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临海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董志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