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飞 /文
第八届鲁奖全部获奖小说和散文看完后,我觉得最清澈的是庞余亮的《小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有评论家表示庞余亮继承了“贤善”和“性灵”散文的文心和传统,这是叶圣陶、丰子恺、夏丏尊等教师作家前辈的散文之路。
《小先生》分六辑,写了三方面内容:乡村学校学生的成长,老校长、总务主任和教师的经历及奉献,作者18岁到33岁的个人成长。
1985年,庞余亮身高1.62米,体重44公斤,布衣布鞋,一副娃娃脸,被称为“小先生”。他像一个喜欢读书、喜欢给孩子们读诗、陪他们踢足球的大哥哥。“贤善”和“性灵”的起点在备课的煤油灯下。教书之余,他在备课笔记反面记录校园生活,以此为蓝本,2021年成书,2022年8月获得第八届鲁奖散文奖。
乡村学校的黑板前没有台阶,小先生个子矮,目光多平视与仰视。为了能看到教室后排,他一边讲课一边来回转,孩子们如同向日葵般跟着,宛若追着眼里的一束光芒。庞余亮年轻时写诗,目光里饱含的是大地般的宽容和青草味道的关爱。于是,弹弓、毽子、跳绳、泥哨、纸飞机、口琴;野兔、麻雀、蛇、黑狗、刀螂;丝瓜、冬瓜、蚕豆、栀子花、蜂巢;足球、排球、橡皮、卷角的作业本……万物充满了童真童趣与无尽诗意。
庞余亮之后在靖江电视台工作,《小先生》的初稿就是在那里的出租房中写出并整理。当时他不会打字,手写出58万字初稿,请同事录入电脑。删成28万字,再提炼成10多万字,不停做“减法”,孜孜不倦追求精品。分批在《扬子晚报》上发表,最终以“成长”为主题成书。他曾说:“一定要舍得删改。两只袖子的衣服合身又好看,三四只袖子就成了怪物。”
庞余亮是带着童话的唯美手法去写散文,《手指橡皮》《芋头开花》《跑吧,金兔子!》《穿白球鞋的树与调皮的雪》《我听见了月亮的笑声》,认真的读者仅从题目就感觉到了。他把孩子们当成朋友,这样的视角和清澈的爱,是无法不投射到作品的叙述当中的。也只有这样的灵魂,才能把苦闷与孤独的乡村日子过成诗和童话。
始终传递朴素且经典价值观的表达,最能打动人心。《夏洛的网》《小王子》《爱丽丝梦游仙境》《千与千寻》等许多文艺作品都是证明。它们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以儿童的视角来讲述奇幻空间的成年世界所见所闻,这样便树立了两个典型的二元对立关系:儿童与成年,现实与奇幻。《小先生》是以教师视角讲述童真世界,形成一个绝美的呼应。每个人都能在作品中找到自己、找到他人;找到过去、找到未来;找到理想、找到现实;如实、如意。庞余亮在乡村学校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长,在叙述与书写中又为读者无私呈现一次分享,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正如他在获奖感言时表示:“表现真善美、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作品一定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像那颗在乡村学校冬夜里靠煤油灯慢慢煮熟了的鸡蛋,慰藉所有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温暖在乡村教育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并能持续跨越人群、地域、时空,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