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叶晨阳)近日,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在巡逻时,发现松门镇政院路乔九餐饮店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便立即启动行政执法程序。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执法人员在“浙政钉”掌上执法端上进行操作,输入相关信息后,系统自动生成一个包括27位数值的二维码,即“行政行为码”。
“‘行政行为码’是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生成的不可篡改的监管代码,它相当于一个‘身份证’。”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徐高献说。
只要扫一扫这个码,执法全流程的相关信息都可以快速查询。自2月起,我市已全域推行“行政行为码”。
徐高献表示,“行政行为码”具有唯一性、可扩充性、格式一致性和稳定性,通过对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行政行为的自动赋码,有力推动执法权力行使全流程在线运行、留痕可溯、监督预警。借助有章法的算法,促使执法依法、规范、高效、透明。
换句话说,眼下,相关群众(企业)通过“浙里办”、微信、支付宝扫码,可实时了解行政执法类事项办理情况;案件当事人可查询政策法规、案件办理进度,获取相关文书等;执法人员通过“浙政钉”扫码,可实现执法事项在线办理、实时跟踪;执法监督员可实时监督或复盘倒查执法监管履职情况;社会公众可实时了解行政执法类事项办理情况,充分行使社会监督权利。
据了解,目前我市的“行政行为码”涵盖了全市453个执法主体和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应用类型。接下来,有关部门将持续丰富和完善该平台模块功能,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化,促进行政执法效能提升,助力台州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