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台州农场: 不止农业

来自“朱莉的农场”的手工蜜梨汁。 本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星星曙光生态农业园园区内的露营基地。

曦禾农场里,农民在茼蒿田里劳作。

台传媒记者元 萌文/摄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强化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亮点,为“三农”发展擘画前景。

近年来,我市大小农场成了科技强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机农业、农旅融合、青年农创……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群新农人走出了属于台州的振兴之路。

科技兴农,践行有机

“用五到六年的持续投入,实现全程有机。”位于黄岩的曦禾农场,将生态循环有机生产的理念贯穿始终。农场在2016年创立时,便走上了有机农业道路,如何让当地老百姓的“菜篮子”更丰富,吃得更健康,曦禾农场的一群新农人从未停止过探寻。

曦禾农场是台州最大的种植基地之一,拥有北洋、宁溪、上垟三个基地,固定基地1000多亩。目前供应应季作物20余种,全年种植品种可达100余种。记者此次前往的北洋基地,种植面积约600亩,目前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草莓、冰草等有机蔬果。

传统农业中,有时种一样农作物,要打六七种甚至更多种的农药,产量上去了,健康少了保障。

不施农药,全程有机,在老一辈农民眼中,多少有点不可思议。但随着有机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机、安全、放心的纯绿色食品,成了老百姓“菜篮子”里的常客。

曦禾农场的负责人林巧于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农场在一片荒地上开始有机作物种植试验。常年无人耕种的荒地,刚承包下来时,土壤都已板结。他们先施有机肥,让土地长出草,荒地才恢复生机。

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农场的有机作物种植规模与品种不断扩大。“当时,在台州做有机农业的并不多。有机作物单价比普通作物高,产量远不如普通作物。”她表示,“有机产品更注重品质,有的作物品相不好,我们就扔掉或者喂鸡吃,不会卖给顾客。”

正因对品质的严格把控,让曦禾农场获得了新的机遇。2021年,曦禾农场与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平台“盒马鲜生”达成合作,将来自台州的有机农产品,打入全国各地的销售市场。

曦禾农场还有自家的线上会员店铺,采取预约订购、专人配送的模式。在装配车间,每天都能看到工人们忙碌打包产品的身影,上午刚摘下来带着泥土和露水的蔬果,下午就会运往各地,台州市区可直接送货上门,其他地区可快递送达。林巧于表示,每天会员订单量有一两千份,最高纪录可达两三千份。

曦禾农场出品的有机番茄,倍受顾客欢迎。种植过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以虫治虫,现摘现吃。林巧于带记者参观了有机番茄种植棚,在室温21摄氏度、空气湿度94%的环境下,番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这段时间,我们农场的有机番茄和有机辣椒需求量最大。”林巧于说,“等到番茄过季,这片土地就会重新翻耕,用来种植叶菜,利用轮种来提升土地利用率。”

据了解,曦禾农场的每个种植大棚,都配有温度及湿度的监测装置,保障农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还可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有需要遮光的作物,还配有云智能动力控制箱,一键就能开关遮阳布,非常方便。为了防治虫害,棚里还会放置台州助农科技制造的景观型风吸式杀虫灯。

这里的农人,坚持用原始的方式还原最初的自然生态。他们利用防虫网、黄板、地膜等物理防控及有机综合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比如保持田间沟渠的水量,繁殖蝌蚪利用青蛙消灭害虫;夏天封闭大棚利用高温闷死土壤中的虫卵和病菌;开发朴门生态果园吸引鸟类栖息以鸟治虫……

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在曦禾农场随处可见。农场采用作物轮种方式,还利用豆渣、菜籽料、厨余发酵做成的有机肥等保证土壤肥沃,促进农作物生长。长势不好的农作物、杂草、残叶等,也会用来喂农场里养的小动物。

每年春耕秋收时节,农场还会开展季节性的农事活动,与当地学校共建劳动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农事体验中感受劳动乐趣,也让有机农业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目前,曦禾农场有30余名员工,主要负责播种、除草、移栽等人工工作,其他工作都交给了机械设备。以机器换人,大大提升了农耕效率,也极大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难题。

产业破圈,农创共富

去年,台州开启“600青年农创客共富行动”,在全市600个村,引进和培育一批涵盖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种植养殖业)、休闲农业和旅游、电商直播、青年民宿(农家乐)、青年乡村设计师等领域的青年农创队伍,预期孵化带动600名新农人创业致富。

85后新台州人林秀勇,就是“600青年农创客”中的一员。出于对土地的热爱,2021年,他来到天台县雷峰乡黄家塘村,创办了农文旅共富产业园——“朱莉的农场”。如今,农场已融入有机种植、畜牧养殖、农事体验、营地露营、青创集市等多元业态。

一走进“朱莉的农场”,就能感受到田园牧歌的情调。风车小屋、露营帐篷、田园牧场、水上乐园,引得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一把“向往的生活”。

“新型农业和以往不同,我们通过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文旅的融合发展。”林秀勇表示,化体验为产业,将农民变为农创人,是“朱莉的农场”的发展方向。

农场引入了周边青瓷博物馆、宋窑遗址公园、古窑厂等资源业态,招引了9位青年合伙人入驻,不定期开设陶艺和绘画体验课。

青年创意集市,是农场去年的新尝试。农场以“一元认租”的模式,吸引青年文创业态入驻,还为入驻的青年免费提供天幕帐篷与集市摊位,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去年中秋期间,农场推出“朱莉的中秋派对”,举办了月升好市、复古摇滚赏月会、桨板下午茶等主题活动,通过天台县青年服务中心招募,引入20余名青年创业者入驻。

作为当地的“青春共富工坊”,“朱莉的农场”对标未来乡村建设,以生态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为主要方向,帮助当地村民稳就业促增收。农场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共吸纳50余名本地村民参与农场工作,村民平均每户月增收3000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也能就业。

一粒米,也能焕发大价值。农场与周边农户形成产业联动,利用周边村民自耕的100余亩稻田,推出“一粒米的故事”科普文化活动,开展亲子协作播种体验,享受边播种边遛娃的乐趣。农场承诺,水稻成熟后体验者还会收到劳动成果,化体验为产业。

农场的手工蜜梨汁,是游客必入的伴手礼。所用原料直接采购自村内农户自家生产的梨子,并将雷峰乡各行政村的村名和定制图案印制在包装上,既突出了本地特色,又带动了农产品销售。

农创共富行动的开展,极大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朱莉的农场”所在地黄家塘村,如今是浙江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村,带动了周边民宿及农家乐10余家,走上了产业兴旺的振兴之路。

一手农耕,一手露营

位于温岭市箬横镇的星星曙光生态农业园,当地人称它为东浦农场。园区露营基地的负责人朱丞毅手指向前方一座相隔甚远的山说:“核心园区面积为2580亩,实际上从那边的山到这里,都属于农场范畴,大概有8500亩左右。”

农业园前的大片土地,目前种植着西蓝花。一台植保无人机,在距离农田约3米的高度,正在为西蓝花喷洒农药。而这样的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园里随处可见。

高科技全自动大棚,是园区的农业创客空间,远远望去,连成一片的大棚相当气派。大棚配有全智能化电动天窗、电动遮阳网、电动风机、电动水帘、智能控温控湿系统等。目前,棚内无土栽培的小番茄和小黄瓜,都是农科院特供的品种。朱丞毅表示:“我们的主打产品就是这两样,四季都能保证供应。每年10月到来年1月的红美人、葡萄柚,去年产量就有几十万斤,深受市场欢迎。”

记者了解到,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无土栽培不受季节限制,只要具备适宜的温室环境就可栽培。挂在高处的果实便于游客采摘体验,还具备很强的生态观光价值。

如今,农业园的种植生产走上了一条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道路。据了解,目前农业园投入“数字化+物联化”智慧农业应用,通过温室大棚林果智能管理系统、自动调光控温通风系统、智能肥水一体化微喷灌施肥系统等,使生态园节水50%以上、节肥70%以上,一些流程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直接操控,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现代化农业生产与休闲生态体验,是星星曙光生态园的“两张王牌”。去年8月底,园区内推出了“在山野·风之谷”露营基地项目,就地结合园区的农业生态景观,打造拥有天幕帐篷、烧烤美食、室外轰趴的休闲打卡点。

“露营基地一推出,就受到大批90后、00后的追捧。温岭市区开车半小时,椒江驾车一小时,就能体验到远离城市、亲近乡野的乐趣。”朱丞毅表示,每三个月,露营基地还会更新主题,配合开展系列户外活动。

农业研学教育,同样拥有广阔天地。目前,星星曙光生态园作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学农基地),常年开设农业科普、劳动实践、种植体验、亲子研学等课程,将孩子们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收获知识。

园区内还设有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的科普展馆,分为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演示区、3D打印操作区、VR技术体验区与无人机制作试飞区等。

接下来,星星曙光生态农业园将持续打造休闲农业精品园区,推动农业与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打造农耕体验、田园养生、研学科普等合一的新业态。

2023-02-24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67549.html 1 3 探寻台州农场: 不止农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