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华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从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件。20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三农”的主题不变,改变的是与时俱进的新要求,今年的新要求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词上得到体现。
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我国农业体量虽大,但基础仍然薄弱,质量和效益并不高,大而不强是显著的特征,因而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的农业作支撑。因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首次提出了农业强国的要求。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包括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措施。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提升装备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从“传统食物观”到“大食物观”。一提粮食,大多人只会想到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这是传统食物观。而“大食物观”,是面向整个国土要食物,肉、奶、水产品、果蔬类等也是粮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作了专门部署。
树立大食物观的前提,是保障三大主粮生产的规模,夯实粮食安全基石,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主粮一定要装到我们自己碗里,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人们“吃得饱”。同时,要求人们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宜渔则渔,宜菜则菜,宜果则果……不搞一刀切,旨在“吃得好”。“大食物观”的提出旨在使人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这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
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到建成“高标准农田”。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建设高标准农田,明确要求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在2023年,我国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到建成“高标准农田”,不仅强调确保农田的量,而且还注重农田的质。
从注重“外生发展动力”到注重“内生发展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国农村人口5.09亿,占总人口的36%。过去我们对农村的扶贫注重“外生发展动力”,通过修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乡村发展的硬环境,通过资金、物资对贫困人口进行“输血”,加快其脱贫步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绝对贫困现象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就对“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专项部署。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的要求。“扶志”就是改变脱贫者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向。“扶智”就是帮助那些脱贫后易返贫者掌握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特别是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防止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返贫,关键要靠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同时,要把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硬件、软件两手抓,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同时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宜居”重在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宜业”重在培育适合本地的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和联农带农上下功夫,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拓展。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旨在更好地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