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记者朱小兵)“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普及化阶段,2021年毛入学率达到了57.8%,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地方本科高校功不可没。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自身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下,该类高校虽已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但实际办学中却又陷入了制度性困境。”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教师尚海红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大力支持和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创建一流应用型大学。
尚海红通过调研发现,其一,国家在研究型大学中开展“双一流”建设,面向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极大地促进了两类高校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绝大部分是应用型高校,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中部塌陷”位置,国家层面缺乏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系统政策。其二,高校设置制度不利于优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教育部要求严格把握“学院”更名“大学”的条件,从严控制同层次更名,对西部高校设置予以倾斜。该要求对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关照不足,“一刀切”从严控制更名不利于沿海地区优质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其三,省级层面的高校管理与评价制度互不匹配。《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将高等教育整体上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各省在此框架下建立各自的分类体系,但大多缺乏具体设置标准,分类制度与考核制度错位,影响了政策效力。
为此,尚海红建议,实施应用型高校“双一流”建设计划,将“双一流”建设推广到应用型高校,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的赛道上争创一流,推动省级政府加强高校设置统筹规划,加大对应用型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政策配套和支持力度;优化应用型高校的设置管理评价制度,制定应用型高校设置参考标准,加强对高校分类制度落实的督导,将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落实到平台建设和项目遴选上,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依生产力布局优化地方本科高校设置,支持地方本科高校拓展办学空间,适当增强高校设置制度的灵活性,支持一批优质地方本科高校更名为“大学”,继续朝着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方向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