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许灵敏 通讯员王丽娜
春风拂绿,樱花绽放。
3月21日,记者走进天台雷峰乡黄家塘村的“朱莉的农场”,这里一片忙碌景象。赏樱花、喂羊驼、露营、烧烤……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踏青,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美好春光。
当下,灵活自由的出游方式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体验式农场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新阵地。天台“朱莉的农场”小田变大田、农户变员工、特产变商品,“绿色+体验+循环”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闲置的土地、闲散的劳动力、剩余的农副产品等“三闲”出路,激活了乡村经济。
闲置田变身樱花园
“朱莉的农场”,在台州颇有名气。
这个农场位于雷峰乡黄家塘村,就在始丰溪溪边上的一片闲置田地上。
农场除了200亩的水稻种植区,100多亩的园地丰富多彩,有成片成带的樱花园,有养着马匹和梅花鹿的小牧场,还有水上乐园和露营基地。
“我就看中这里清新、原始、幽静的环境。”农场创始人林秀勇完全没有老板的派头,一脸黝黑、憨厚的样子,无不显现创业的投入和艰辛。
他说,“朱莉的农场”之所以落户在此,也是机缘巧合——2021年,他到这里自驾游时,一下子喜欢上了。借天台“600青年农创客共富行动”的东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这一农文旅共富产业园。
据了解,这片闲置的田地,原先基本荒芜。农户一小块一小块的,零零散散种点蔬菜和果树,没有什么农业附加值。
小田变大田,经过“朱莉的农场”机械化作业和包装后,盘活了这片闲置的土地,200亩的水稻区盛产“朱莉”大米,成为农场绿色主打产品。“我们几乎不施药,用的是有机肥,都是纯绿色产品。”
绿化后的园地里种植漂亮的樱花带,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来打卡。他们可以在樱花园喝着90后文创团队推出的咖啡,也可乘着园区内的小火车游览,亲近牧场上悠闲踱步的马儿,观看沐浴在阳光中的鸵鸟,还有萌宠乐园里正享受鲜美牧草的羊驼,感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村民“家门口就业”
随着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的不断完善,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记者了解到,“朱莉的农场”在采用租赁的形式实行土地流转,附近村民得到一笔租金,增加收入外,更是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在不同的季节,我们是进行轮流安排,分不同工种上班,同时尽可能增设岗位来吸收当地村民就业。”林秀勇介绍,黄家塘村的一些中老年劳动力,每年不间断到农场打工,就像在家门口上班。另外,当农场成为天台新的网红打卡地后,也带动了黄家塘和周边村庄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实现村民多元化增收。
记者也注意到,农场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亮点,就是打造体验式农场,即让来自城市的游客在丰富多彩的体验空间中感受乡村的自然生活。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结合学生研学的科普文化活动——“一粒米的故事”,活动参与者将和这粒米一起经历播种和收获,游客全程参与、深度体验稻田里的务农时光和劳动魅力。稻田的日常管理仍由农场负责,在水稻成熟后,游客还将收到农场免费赠予的稻米。
农产品走出大山
作为台州最偏远的山区乡镇之一,雷峰乡凭借优越的自然种植条件,茶叶、柿子、板栗等农副产品非常充盈。村民自给自足后,剩下的部分往往因找不到销路,这些被城市居民称为“好货”的东西,就白白浪费掉。
因此,“朱莉的农场”承担起了“红娘”角色。据林秀勇介绍,一方面凭借自己的品牌IP,依靠专业的文创运营团队,注重产品的自产自销,在诸多城市设有甜品店、展台,搭建和畅通自销渠道,确保农场正常收益。同时,农场整合周边村民手中的农副产品,经过绿色包装,统一冠以“朱莉”品牌后,也逐渐走向城市。
据黄家塘隔壁的西岙村茶农庞明杰介绍,去年受疫情影响,他担心茶叶卖不出去,最后在农场帮助下全部卖完,还多收入近3万元。林秀勇说:“我们走的是内外两道循环之路,即生产上实现农场内循环,经营上带动城市与乡村的循环。”
眼下,农场通过粮食种植、禽畜养殖、花卉果蔬种植、农产品采摘、天幕烧烤、营地露营、粮食加工、有机肥加工等项目,开展青年创意集市、农特产展销,吸引台州一些著名文创青年一起创业。“我们着力助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紧贴文旅市场新热点、新需求,引进规模化、标志化技术,加快三产深度融合,带动项目稳步发展,构建多产业链支撑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形成现代化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雷峰乡党委书记张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