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章 韵
食品小作坊能撑起一个家庭的生计,但想要做大做强,面临的难度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销售、品牌运营等能力均受限。
近几年,部分食品小作坊依托地方政府力量,借助共富工坊,走上共享共用共发展轨道,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借共富工坊开发旅游市场
“我们有‘三姓年糕’这个品牌,算得上临海最大的一家年糕生产小作坊,年销售额150万元左右。”临海市才能年糕加工厂的负责人黄丹敏说,她家做年糕已有25年,年销售额一直卡在150万元,很难突破。究其原因,还是人手不够、生产场地受限、年糕种类单一、销售区域一直局限在临海本地。
黄丹敏介绍,入驻临海市江南街道“in上江”共富工坊,主要就是希望能有个大一点的生产场所,将小作坊发展成为加工厂,提高产能。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游客带动销量,让“三姓年糕”走出去。“前期‘三姓年糕’在共富工坊的农产品展销区的销量虽不多,但我们对后期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黄丹敏说,“预计今年下半年,年糕生产点能建设好。到时,我们会推出一些新产品,比如水果年糕、蔬菜年糕,重新设计包装,做一些伴手礼产品。”
据了解,“in上江”共富工坊原为百花园景区,以牡丹闻名,年游客量达10万余人次,但景区常年未及时迭代更新,资源陈旧、业态单一、资金链不足等状况频出,去年,景区发展陷入了严重瓶颈。为此,江南街道以“政府搭平台+村集体入股+N合伙人投资运营+村民增收”的共富架构,整合盘活百花园320亩景区生态资源,投资150万余元,打造“in上江”共富工坊,高起点规划、高品质打造蕴含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如今,年糕、米酒等当地多个食品小作坊进驻共富工坊,借助该平台让产品和品牌走得更远。
补齐米面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短板
“我们厂区的米面生产线是国内首条专业化、规模化米面生产加工生产线,目前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投产后,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近日,台州下蒲郑米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保平说。
高桥米面是黄岩区的特色食品产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采用“双蒸双炊”工艺,米面韧性好,不易糊,是同类米面产品的佼佼者,销量占台州市场份额的60%以上。此前,米面小作坊式散状分布于黄岩区高桥街道,难以有效管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此外,由于原材料淀粉含量高,直接排入河道后,容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2017年,黄岩区市场监管局加大帮扶力度,协同高桥街道专门划拨地块,打造高桥米面生产加工园区,10余个家庭联产作坊在此入驻。
“园区的米面小作坊加工机械化程度低,又以家庭作坊为主,无法满足生产许可要求,再加上传统的米面加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密集、劳动者年龄偏大等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进一步发展。”林保平说,当下,迫切需要从提质扩产、多元业态开发、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提升产业。
为此,2022年7月,黄岩城投集团响应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点的建设,与高桥街道下浦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共同富裕”项目战略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台州市下浦郑米面制品有限公司,参与米面制品的生产、销售、物流等供应链管理服务。“投产后,通过公司化、品牌化、市场化运转,要把米面产品推向更广市场。”林保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