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赵 阳
近日,椒江意得百货的一家肉蟹煲店长程香花打开厚米小程序,迅速订下第二天要购买的农产品和饮料。第二天一大早,会有专门的配送员将新鲜食材送到店门口。“这个平台,价格公道,还省去了人力、运输成本,节省了不少开支。”程香花说道。
为降低餐饮店的进货成本,椒江与生鲜配送平台厚米合作开展配送服务。截至目前,已为6357家中小餐饮店用户,减少采购配送成本超5000万元。
个体户体量小、基数大,是经济的“毛细血管”。截至今年5月底,该区在册市场经营主体总数87191家,同比增长12.71%,环比增长1.0%;其中在册个体工商户55027家,同比增长15.20%,超出全省平均水平5.09个百分点。
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椒江聚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率先开展分型分类培育、探索“名特优新”的“拔尖”培育,让椒江个体经济“小块头”迸发“大能量”。7月3日至4日,全省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工作现场会在椒江召开,“椒江样板”正向全省推广。
精准把脉,提升个体户发展信心
椒江区市场监管局于2021年底对辖区个体工商户开展了一次全域个体经济普查,收集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营业额、雇佣人数等29类数据,汇总了200多万条数据,并根据经营者的人均效益值,将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个类型,开展精准帮扶。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区‘生存型’的个体工商户占比近八成,能够盈利的不到四成,主要反映的是房租、原材料等经营成本高,银行融资难等问题。”椒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王雪燕说,针对这些问题,去年椒江区率先出台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政策。
今年4月初,来自江西的个体户董小华获得椒江农商银行发放的20万元贷款。他在平桥开了两家蛋糕店,因周围同类型店铺越来越多,董小华希望换个地方再开家分店减少竞争压力。“小本生意想贷款不容易,谁知银行这么快就贷下来了,帮了我大忙。”董小华说。
发放农贸市场消费券、鼓励房屋租金减免、个体户产品检测费用减半收取、为中小餐饮开展物美价廉的配送服务……一项项地方特色扶持措施为个体户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据跟踪监测显示,该区个体工商户正常经营率由72.1%提高至78.9%,盈利户占比由49.2%提高至69.5%,户均从业人数由2.37人增加至3.58人。
特色培育,助推个体户“锦上添花”
章安竹编非遗传承人郑米华在章安老街上经营一家竹编非遗工作室,教授和销售竹编作品,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传统的竹凳、竹椅、竹帽,大多是老年人购买,价格并不高,好的作品耗费时间长,价格高少有人买。”郑米华坦言。
椒江还有不少非遗类的个体户,都有着相似难题。2023年4月,椒江开展个体工商户“名特优新”评定活动,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评定活动推出后,得到个体工商户的积极响应,报名参加的个体工商户达199家。
5月初,该区首批94家符合“名气大、特色足、品质优、理念新”的个体工商户,被纳入名录库,进行重点扶持。其中,有28家具有非遗传承技艺的个体工商户被纳入“名特优新”培育库中,章安竹编也在其中。
经营无名发屋的俞圣越义务为部队士兵免费理发30多年,董官荣眼镜店在不大的店面里竟然专门设了一个“家训馆”,一个小小的如艺鞋服工作室已经注册各类专利、版权60余项……随着“名特优新”的评选,这些小而富有特色的商户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椒江个体户经济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
“纳入名录库的个体工商户,我们会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育和帮扶,并通过树立典型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王雪燕说。
搭建平台,让个体户“绽放光彩”
别具一格的装潢,意境十足的店铺,在位于椒江枫山西麓的台州老粮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成为椒江创意文化、特色消费的聚集地,吸引众多文艺青年争相打卡。这里也成为椒江特色个体户的聚集地。王斌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王斌在老粮坊开了一家以日咖夜酒形式的综合性休闲咖啡馆,凭借良好的口碑,短短几年,已经连开了6家连锁门店,还为国内多家连锁民宿、酒店提供咖啡豆及技术支持,并于2021年创立“几目咖啡”品牌,成为椒江咖啡餐饮业的佼佼者。“老粮坊是我的起点,这里独特的创意氛围给了我施展的舞台。”王斌说。
如今,老粮坊已经成为个体工商户“名特优新”孵化园,并特别设立了个体工商户服务站和个体工商户文化驿站,成为“名特优新”重要的展示窗口和培育基地。
“我们还自主开发了‘个体工商户智惠’应用椒惠富,打通14个部门18个数源系统,搭建动态监测、精准画像、智惠服务三个子场景,打造“政府侧、社会侧、金融侧、主体侧”四侧联动服务体系,助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王雪燕介绍,比如与银行合作对资金困难的个体户提供资金支持,与配送平台合作为餐饮企业解决配送难题,将优质个体户推介到社区提高知名度。今年“椒惠富”已迭代为“台惠富”,并向全市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