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走对了的路子

黄保才

一个77户204人的小村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过5000万元。这般极具“反差感”的数字,见证一个“千万工程”的典范,在世人眼中闪耀着夺目光彩。

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在文旅领域以“潘家小镇”闻名遐迩。这个富有文艺范的称谓,不是随便喊喊的,而是以一个小山村这20年的美丽蝶变为底气,蝶变的背后,是走对了一条路子——“空心村”迈向“振兴村”。从解剖“麻雀”的角度看,这个村能在全省实施“千万工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个典型,关键是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产业支撑、改革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岩下潘村党支部是给力的,20年前就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抓住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大好机遇,广泛发动群众,修破旧道路,除露天粪坑,建村办公楼,改人居环境。村“两委”班子内聚人心人力,外争项目资金,铆足了劲,让村庄旧貌换新颜。一件件一桩桩实事,他们都亲力亲为,发挥了很好的党员先锋模范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岩下潘一开始肯定不是“空心村”,也称得上山清水秀、人丁兴旺,无非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外出谋生创业的人多了,才变得凋敝冷清,乏人问津。但村党支部有信心、有眼光,看到自己村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并勇当村民的主心骨,把这个资源优势变成发展文旅事业、赢得金山银山的胜势。他们的信心就在于“空心村”不会永远“空”下去,一切事在人为,只要扮靓村庄,在外的村里人会回来的,外地人也会光临的;他们的眼光就在于把小山村公共资源兑换成市场资源,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岩下潘村的蝶变是党建引领的结果。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村民群众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他们的所思所盼,他们的主观能动,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动力源泉。岩下潘村大多村民在外闯荡,但仍心系家乡,希望家乡变美向好。当村“两委”带着美丽乡村的蓝图、带着改变村容村貌的举措,去外地寻求与村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支持时,后者纷纷在行动上予以配合,拆旧建新,改造农房。当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业,初尝甜头后,他们纷纷回乡开办民宿、农家乐。事实证明,村民们靠乡村振兴走脱贫致富的路子走对了,他们对村“两委”决策的积极回应,他们对村里建设发展事业的主动参与,体现了群众主体作用。

“无产业,不振兴”,岩下潘村因势利导,以发展文旅产业为能事,走上乡村富美道路,凸显了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牛鼻子”地位。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产业兴旺”居首位,是基石,然后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岩下潘村山林多,耕地少,村里没有把产业定位在现代农业,而是通过高标准改善人居环境,致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村民有项目、有活干、有钱赚,这步棋无疑走对了,走得漂亮。村里建房修路造公园,坚持高标准的含义,说白了就是整村按景区要求改造:一是村民生活得舒适,二是外来者感受舒服。岩下潘村营造生态宜居的环境,其价值取向就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村选对了的产业支撑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靠什么机制联接?岩下潘村采取“股份众筹”的办法,又通过流转土地等资源、组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既“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让家家户户得实惠。尤为难得的是,岩下潘村小能量大,以开放的姿态,通过运作多年积累的“潘家小镇”旅游品牌,带动周边8个村走共富路,呈现“盆景”变“风景”的可喜局面。这其中,县里和镇里在规划、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也功不可没。自然,最根本的是,岩下潘村一开始就走对了机制改革之路,为实现共富共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07-1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78868.html 1 3 一条走对了的路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