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单露娟 通讯员金尤莎
7月14日晚,黄岩区沙埠镇为擦亮青瓷宋韵名片打造的原创舞台剧《九龙透天》,在2023沙埠青瓷宋韵文旅艺术节开幕式首演,吸引了3000余人观看。该剧改编自当地的民间故事《九龙透天》,通过艺术展演形式,将沙埠窑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演出结束,好评如潮。
一
黄岩籍作家朱幼棣先生,在《沙埠古窑与海上丝绸之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纵观沙埠古代陶瓷业的兴衰,可以发现,黄岩的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对外开放是密切相关的。
作为青瓷文化代表的黄岩沙埠青瓷,盛烧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是制瓷技术的集大成者,集中了南北瓷业的技术交流成果,又充当了越窑和龙泉窑产业转换的平台,是宋韵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贝贝是黄岩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对沙埠青瓷文化十分感兴趣。几年前,她在黄岩博物馆看到沙埠窑的青瓷展品时,就被其釉色、纹路所吸引,产生了以沙埠青瓷文化为底蕴创作舞蹈的想法。之后,她多次前往沙埠挖掘青瓷文化。
随着对沙埠窑的深入认识,特别是在了解到黄岩九龙透天的民间故事后,符贝贝觉得,单纯编排一个舞蹈太单调了,“可以编排成一个舞台剧,将沙埠的青瓷文化做大做深。”
她的想法和沙埠镇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碰巧,今年沙埠镇要举办文旅艺术节,我们就想着赶紧编排舞台剧,赶在艺术节亮相。”
二
这部《九龙透天》,从创作、排练到展演,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黄岩人郏耀鹏是该剧的导演。他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浙江大学任教。
6月初,郏耀鹏接到符贝贝的邀请。身为黄岩人,本着为家乡做贡献,他欣然接受,并和符贝贝一起,快速组建起一支队伍。
“我们的编剧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阮璐翘,舞蹈编导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硕士研究生陈佳瑜,其他演员也都是科班出身,队伍十分专业。”郏耀鹏介绍。
当然,要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部高质量原创舞台剧,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
打造舞台剧,首先要有剧本。在郏耀鹏的带领下,团队实地走访沙埠窑遗址,并翻阅史料拜访专家,最后以传说为基础,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将故事丰满起来,让剧中每个人物都变得有血有肉。
剧本出来后,排练紧锣密鼓地开始。
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这个团队付出了许多心血。“因为我们的戏剧演员都在杭州,而舞蹈演员都在台州,所以大家兵分两路开始排练。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早上9点开始,排练到晚上11点结束。”郏耀鹏说,“首演临近,双方演员才在台州进行合演排练。”
其次,演员们平时都在室内排练,环境十分安静。但展演却在室外,嘈杂的环境、高温的天气,对于舞台剧演员来说是另一种考验。“舞台剧的灯光舞美很重要,搬到室外,这些效果都会大打折扣,需要多方调整。”郏耀鹏表示。
三
在人物塑造方面,剧中多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陈母这一角色,承担了剧中的温情部分,赚足观众的眼泪。
刚刚从上海戏剧学院硕士毕业的胡雨柯,饰演陈母一角。她说:“陈母是一个瞎子,在没有台词的时候,面部表情管理十分重要。排练时,为了达到好的演出效果,我要一遍遍去调动自己的情绪。”
剧中有一个情节是,多个孩子牺牲后,陈母找不着孩子着急摔倒。为了真实呈现,每次排练,胡雨柯都是实打实摔倒在地。因此,她的膝盖满是淤青。“刚开始那几天,淤青的地方疼得不行,后来都麻木了。”
舞蹈编导陈佳瑜告诉记者,舞蹈编排既要融合剧情需要,又要通过肢体传递剧中人物的情感,十分不易,“舞蹈动作很多,演员们还要拿着真的青瓷表演,压力很大,生怕不小心就摔了。”
一窑炉火诉千年,一曲宋韵流百世。青瓷宋韵文化和沙埠老街是沙埠镇的根脉与灵魂,这部舞台剧的打造,以艺术的形式讲好沙埠故事,旨在活化沙埠镇青瓷宋韵文化名片,助力老街文化复兴战略。
本次舞台剧的出品人、沙埠镇党委书记陈智迪表示:“接下来,沙埠镇将对这部剧进行打磨提升,希望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沙埠文旅发展,打造沙埠文化核心IP,真正用文化密码带动当地旅游发展。今后,沙埠镇也将立足优美生态环境,进一步实施老街文化复兴战略,继续擦亮青瓷名片,讲好宋韵文化故事,笃定前行,向美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