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我们台州人的眼中,路桥人是最会做生意的,经商头脑发达,旧时的“十里长街”,当代的小商品城,都是路桥的商业地标。
毋庸讳言,由于路桥历史上仅仅只是黄岩的一个集镇,作为县(区)级行政机构的出现,已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所以,古代的县学轮不到它,有的只是民间建造的书院。
路桥最早建造的书院是在明代永乐年间,当地人林华本在泉井村创建了品华书屋。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路桥在文昌宫内设翼文书院(后改称文达书院),书院培养出了像李诚、蔡涛等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又,乾隆时於德先创於氏书院,据太平林之松《於氏书院记》云,德先“雄于资……购善地创为书院数楹,以处其宗人与其乡之士大夫来学者”,光绪间改为河西小学。此外,尚有义塾启蒙、崇本、养正、育蒙、齐名、思乐数所。
扶雅也是路桥为数不多的旧式书院之一。民国《台州府志》的记述仅云:“扶雅中学,在新桥管,由扶雅书院改建。”
管氏在台州算是小众,在《台州府志》与《黄岩县志》等方志中有传(包括附传)的管姓人物仅仅9人,他们估计都是新桥管一带的族人。其中列入《官业》者惟明代的管蓝、管为国父子,二人俱举人出身。蓝仕至吉安推官并署理过吉安府事。为国官至萧县知县。父子虽官位不高,但都政绩优异,入祀黄岩乡贤祠。另有管邦宰虽亦中过举人,可惜未仕而卒。他的诗文写得极好,被列入《文苑传》。其余6人皆以孝名里,事迹都见于《孝友传》。所以在传世的方志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路桥文教事业发展的脉络与概况。
扶雅书院的建置与发展,虽然方志没有提供给我们具体而清晰的记载,所幸的是,《新桥管氏宗谱》为我们保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才使我们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到“扶雅”教育的辉煌。一言以蔽之,新桥管氏对文教事业的殷殷情怀,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对于扶雅书院的演变历程、教育成就,彭洁文中已介绍得够详细了,拙文再无添足之必要,只是说些题边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