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探访台州书院文存

见微知著

徐三见

环山书院是玉环设厅建治后开设的第一所书院。

环山书院的前身为义学。义学始建于何年,在今人所撰辑的一些志书或文章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乃首任玉环厅同知张坦熊所建,另一种说法是第四任同知张在浚所创。稽核玉环旧志,后一种说法较为可靠。

玉环现在尚存古志二种,一为《特开玉环志》,该志系首任玉环厅同知张坦熊于清雍正十年(1732)纂修,第二种乃光绪五、六年间(1879—1880)同知杜冠英、胥寿荣主修,吕鸿焘总纂。

在张坦熊纂修的《特开玉环志》中,对于“学校”无片文只字的记述,张坦熊在自序中称,他到任以后,“先民之急,相度川原林麓之区,卜宅授田,开河浚沟,除道成梁,筑塘建陡……于环山之中青,地势平衍,卜筑而城焉,而官舍,而仓廒,而营房,而神祠,次第具备”。可见对于厅学、书院之类,一时尚无暇顾及。光绪《玉环厅志》在《名宦》中为张坦熊列传,称其“莅玉六载,栉沐宣劳,不虚晨夕”,传中也无只字提及建义学之事。

其实,光绪《玉环厅志》对环山书院的沿革记载还是十分详明的。志载:“环山书院,在厅治西南,旧为义学,乾隆四年(1739),同知张在浚捐廉建。”张在浚在《玉环厅学记》中也明确交代:“惟玉环处崇山悬海,由兵燹之余,展复未久,不遑设铎……己未(即乾隆四年)秋余莅兹土,爱捐俸薪建立义学于城之西偏,鸠工庀材,巡司石宗为之经理,为门、为堂、为斋舍、为厨湢,规模粗就,越庚申(乾隆五年)之孟夏而告落成焉。”同治六年(1867)同知赵宝申在《重建环山书院记》中记录得更加清楚:“环山书院者,展复后十有四年乾隆庚申,前分守张公在浚所建。草创伊始,经费未筹……”由此可见,环山书院的前身为义学,义学则为张在浚捐俸创建。

关于书院的沿革,志书记述大体清晰:乾隆四年张在浚创建义学,至于何时改义学为书院,志书并无明确记载。不过,在乾隆十八年(1753)莅任同知的汤大宾所撰之《移祀张公记》中已称:“余见其地湫隘,移祀环山书院。”至嘉庆元年(1796),书院为飓风所毁,玉环庠生江花倡捐修葺。对于此举,时人徐作砺专门写了一首二百余字的长歌以示颂称。道光十七年(1837),书院复为飓风所坏,同知康兆晋议欲重修,因故未果。到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同知杨炳虽拨田征税为膏火之资,但书院还是“栋宇久已失修,半就倾圮,负笈而来者不堪栖止”。同治二年(1863),同知张文藻谕绅士毛凤仪、蔡炳莲等募捐修葺,建平屋三间,并于堂后建张公祠以祀玉环首任同知张坦熊,中间改堂为阁,只是“工未及半”,因张文藻离任而中辍。同治六年(1867)同知赵宝申莅任,亦捐俸为倡,并谕衿士董思华、韩承烈继续向社会募捐,修缮工程得以告成。此次修复始于同治六年七月,越二月告竣,计用钱一千余缗。

至于书院的修脯膏火及岁修公产,光绪《玉环厅志》有十分详晰的记录,此不一一赘述。

概言之,环山书院是清代玉环除厅学之外影响最大的书院,它在玉环的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3-08-31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2199.html 1 3 见微知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