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天才一念,地球一命

林 立 /文

当知道一个大导演拍了一部关于“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电影,资深影迷脑子里会出现有声有色的预判。一定会有巨大的难题带来的煎熬、争吵、困境,一定会有惊天动地的爆炸,以及爆炸之后的举国振奋和狂喜,还有战争灾难带来的剧痛。

可是当这个导演叫克里斯托弗·诺兰呢?

我大概知道诺兰会带给我怎样的震撼,但我确实预料不到,震撼是这样的。

爆炸场面很震撼,但没有一次是遥远的长镜头,闪现的火团以慢镜头形式弥漫铺满整个银幕,分成很多次出现。爆炸的极致音效让我害怕,整个影院都在抖动,但这种音效被切割、剪辑、打乱,毫无预兆地埋藏到3个小时的《奥本海默》的各个段落。

当你看完全片,如果你记忆力惊人,才能梳理出一个完整的原子弹爆炸的画面、音效。但那个时候你记住的不会是原子弹的威力,而是人类的威力。

罗伯特·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核心人物。诺兰导演认为他是迄今为止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人,没有之一。电影原著传记《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的两个作者,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用了25年采访、写作。相比原著的浩瀚内容,诺兰亲自撰写剧本的《奥本海默》时长3小时,实在是一个小数字。

因为人物信息密度太大,时代事件太多,电影里登场的角色,他们蹦出来的英语单词和那些陌生的名字,让我频繁陷入理解障碍。3个小时里,除了主角奥本海默和大名人“爱因斯坦”之外,听到某人说某人的名字,我脑子里根本对不上脸。

但诺兰就是有本事让完全不了解“发明原子弹”事件的观众,在不知道前因后果也记不住人名的情况下,3个小时没有走神的机会。你可能会因为太累睡过去,然后被爆炸声惊醒。但只要你盯着字幕去试图跟上故事,你就会被紧迫感包围。

因为你会明确地感知到很多事情,而且是心理医生一样的切身感受。

诺兰用极其独到的视角,让我频频进入奥本海默的内心。

当他在英国剑桥受到敏感性格折磨而失眠,画面上不断出现量子物理世界的光斑和裂变之前的震动。我当然不懂最顶尖人才才能乐在其中的量子力学,但这样的画面与奥本海默恐惧、痛苦的眼神叠加时,天才的心情却可以瞬间和我同频。

类似的内心世界的外化画面,在奥本海默目睹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在日本长崎、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后奥本海默面对山呼海啸的民众演讲时,在他被别有用心的检察官团队一次次刺破心防被迫自曝隐秘时,频频出现。

每进入一次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我都会想,比所有人都提前看到未来,是多么沉重的负担。

片中奥本海默念诵过《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这句话哪个人来说,都是疯话,可出自他的口,再同情、理解他的人,也无法否认,这是事实。天才的一个念头,就让地球多了一种结局。

奥本海默最擅长的是理论物理,他从没想过他掌握的这些最深奥的理论,会成为原子弹这样的武器。在原子弹出现之前,他只隐约看到人类因为进入量子物理领域会有怎样前景。而亲眼看到原子弹试爆,继而看到日本两城被轰炸之后民众伤亡的照片,他看到的只有人类拥有核弹、氢弹之后将会进入怎样的绝境。

今天的人类,当然知道核武器一旦使用,是敌我双方的共同灾难,大家的共识是,它是一种终极制衡手段,最好永远用不到。

但奥本海默所处的时期,他面临的是美国可能垄断核武器的情景,而美国从上到下都对此感到无比自豪和强烈的排他情绪。出于保卫全人类的考虑,他极力要叫停氢弹的研发,甚至试图和苏联分享原子弹技术。这也是他被美国政府不断调查的原因。

《奥本海默》的爆炸力量,就在于不管你知不知道这个人物、这个事件,都改变不了人类因为出了一个“奥本海默”而面临的共同结局。这个结局,就像片中奥本海默和格洛夫斯说的那样:“可能性近乎于零。”

但它毕竟不是零。

2023-09-02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2417.html 1 3 《奥本海默》:天才一念,地球一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