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智慧之门,让生命更温暖

邓新文 /讲述 台传媒记者陈伟华实习生沈其姝 记录/摄影

8月27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邓新文做客路桥图书馆,以《情理与物理》为题,深入浅出地为听众解说两者的差别与蕴涵的智慧。记者整理其中精华,与读者分享。

通情达理的智慧

“狼应该吃草,而不应该吃羊,因为羊会疼”,孩子年龄小,认为这个道理是对的。而妈妈纠正孩子,说狼不应该吃草,就应该吃羊。小孩听后,很不高兴。他不断地用“很疼”这两个字眼,来反驳妈妈,说着、说着还哇哇大哭……我看到这段视频后,有这样的思考:妈妈和孩子,到底谁对谁错呢?

妈妈的想法,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绳,同时来源于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好理解的。而孩子的思想根据,若是深究起来,会涉及到一个很深的哲学问题。

哲学家康德曾将世界一分为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称为“现象世界”;超越表象的真实世界,称为“物自体世界”。他认为,我们毫无可能对物自体有所认知。他还认为,“现象界”只有必然,没有“应该”与“不应该”,只有“服从”与“不服从”。

当孩子长大了,他就不再会为狼吃羊而伤心痛哭,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长大懂事了呢?我们一般人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这是我们站在理智主义文化维度上,找到的答案。当这个孩子长大后,他认为狼就应该吃羊。我认为他不是长大了,而是理智将他的心肠硬化了,导致他的情感萎缩。

我看到视频中的母亲,最后妥协了。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当情与理发生矛盾时,她不偏执于理法,而是将两者平衡,这就是所谓的“通情达理”。

物理与情理的区别

西方讲求的真理,更偏重于物理;而中国人讲求的天理,更多的是“情理”的概念。我认为要想弄清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鲁迅的文章里有个故事,讲的是一家人生了个孩子,抱出来给客人看,有人说孩子将来要发财的,有人说孩子将来要做官的,还有一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说了真话的人,最后被痛打一顿。讲真话的人讨不着好,于是鲁迅为他抱不平。

我中学时是鲁迅的铁杆粉丝,被他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精炼的文笔以及精巧的结构,深深吸引。可是随着我对中西方文化深入的研究,产生了“鲁迅的思想,也有偏激的部分”这种想法。物理弄正确了,人还不一定就能生活得好。更为重要的是,人首先必须情理正确。情理如果错了,人是很难生活得好的。在喜庆的场合搬弄物理,是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无论是出于仇恨、嫉妒,还是别有用心,这在“情理”上都是错误的。

现在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权威。如果你拥有的知识,超过了你的长辈,那你就是他们的老师了。所以,孩子批评家长、学生批评老师,以及群众批评领导等局面,越来越司空见惯。而在古代,即使是皇帝,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也是儿子。他下了朝堂,照常要给母亲下跪。

我曾跟一位研究青少年心理学的教授交流过,他说在中小学生中,心理有疾病的,占一定比例。这往往是因为情感教育的疏忽,导致一些人心灵找不到归宿。

情理只能感发,不能灌输

如果要将情理和物理作一下比较,我认为:凡是可以搬弄的,都是物理,而情理只能呈现;物理可以灌输,而情理只能感发;物理是客观的,情理是主观的;物理不分谁说、对谁说,而情理分为谁说、对谁说——离开具体的说话者和听话者,便没有客观的话。

“情理”的话,它往往只在当下有效。我记得有一天下课,我背上包准备走。一个女同学说:“老师,我来帮你背包。”我说:“这包很重,不用你背。”转头另一名男生说:“老师,我来帮你背包。”我说:“这包很轻,不用你背。”其中的意思很明了,为的是不麻烦别人,我才会在这样的情境下,说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话。

还有,许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凌晨1点多了,我与好友在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了红绿灯。在周围没有车的情况下,我走过去。而我的那位好友却等到绿灯亮了,才追上来,批评我不遵守交通规则。我对他说,红绿灯只是一种工具,它是用来调节交通效率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在不需解决这样的矛盾时,它的性质便不同了。朋友守的是红绿灯的形式,而我守的是红绿灯之所以为红绿灯的本质。这样儒家的智慧,便弥补了法家的缺陷。在儒家智慧之外,人类主要靠两个权威生活,一个是宗教、一个是法律。孔孟还发现了人的第三大权威,即为“天地良心”。

所以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化,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呆板,更不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虽然并非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别样的局面,但每一束微弱的光,都有温暖孤寂人生的希望。

2023-09-02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2418.html 1 3 叩开智慧之门,让生命更温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