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和发展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根本指南

沈 烨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要思想观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华民族稳步向前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文艺工作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创作,创造出许多优秀文艺作品,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正确性。步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于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现状,总结文艺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指导当前文艺工作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文艺领域的体现和运用,指引着文艺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引,又要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二、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艺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文艺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要充分发挥推动时代发展的积极作用。新时代的文艺,既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用文艺凝聚力量、激发斗志、弘扬正气,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正因为文艺源于时代、反映时代,并反作用于时代,所以我们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推出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祖国、讴歌英雄的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正确认识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变革,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质量、品味、风格等要求也会相应提高,所以需要以更多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样,艺术也需要人民。文艺源于人民,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思想灵感和真实的创作素材。文艺工作者要深入人民的生活,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文艺为了人民,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人民立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四、打造守正创新的精品力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守正创新,即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创新精神,从历史厚度中汲取创新营养、从时代高度中提炼创新主题、从人民温度中汇聚创新力量,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一方面,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工作者既要用文艺来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用文艺作品来歌颂人民,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文艺工作者要提高原创力,提出新构思、新题材、新内容,创作出有恒久生命力的精品力作。

五、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德艺双馨,即文艺工作者要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与人格修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文化修养,二者相得益彰。只有具备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相统一的文艺精品。同样,文艺工作者还肩负着社会使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出“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文艺作品。正因为如此,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更能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融入人民的情感,创造出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作品,从而发挥文艺作品应有的价值引领作用。

2023-10-25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6039.html 1 3 繁荣和发展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根本指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