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庄嘉瑜
10月24日,我市召开《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意见》)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就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答记者问。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布局,形成了从中间体、原料药到仿制药、制剂、生物药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为了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应运而生。
《政策意见》基于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围绕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创新研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优化生态服务体系4个方面,针对性地制定18条政策意见。那么,待其落地后,将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哪些助力?
锻长板,壮大优势产业
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是我市一直以来的优势产业。化学原料药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正因为有如此庞大的体量,台州素来有“世界原料药看中国,中国原料药看浙江,浙江原料药看台州”的美誉。
截至目前,台州拥有医药上市企业16家、规上医药制造业企业73家、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企业79家,是全国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规模最大的集聚区,被称为全世界原料药采购的“超级市场”,并成功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20强城市。
“《政策意见》的特点之一是坚持锻长板、扬优势。在支持重点项目招引、企业培育壮大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奖补政策。”市经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林欢说。
根据《政策意见》,围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分别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企业交流参展、产业化能力提升、重点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等5个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另外,从创新项目审批监管、提升注册审评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加强环境支撑能力建设等5个方面发力,营造更优质的产业发展生态。
建设科创平台能够为壮大优势产业提供新动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昊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打造更高能级共享型的平台、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发展和完善产业化服务,持续扩大校地合作规模,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
补短板,激发药品创新活力
当前,台州正朝生物医药高能级产业集群攀升。值此关键时刻,补齐药品创新研发短板、引导药企差异化创新,是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步骤。
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叶兴福介绍,药品创新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在政策意见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如何鼓励支持企业加强药品创新研发,促进台州医药产业能级提升是他们重点考虑的方向。因此,他们针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等药品创新研发分别制定了专门的政策。
在18条政策意见中,药品创新研发的相关政策有6条。以1类创新药为例,针对药品创新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进行分阶段补助。对于取得临床批件的,给予200万元补助;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分别给予30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补助;批准上市后再给予1500万元补助,企业累计可获得补助3300万元。
“换句话说,创新药即使最终上市失败,也能根据研发进展得到一定补助。我们希望相关政策能够更好激发企业的药品创新研发活力。”叶兴福说。
伴随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向创新药转型升级的要求,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破解医化企业研发项目、CDMO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问题,我市从实行中试备案制度、创新CDMO审批模式等八方面制定措施,并于CDMO项目探索推行“车间审批+产品备案”政策。
“据企业估算反馈,该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每个项目减少20万元到40万元的成本,大幅降低了企业研发创新药生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综合规划管理处处长金礼赏介绍,下阶段,将推进台州市医化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环境准入政策落地,主动对接、主动上门、主动服务,促进医化行业绿色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