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曹思思文/摄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玉环,有间由爱心人士自发建立、勉力维持的爱心餐厅,空巢老人、五保户、特困学生、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是这里的常客,全年无休,供应免费营养午餐。
餐厅的名字叫“雨花斋”,是一家非营利性、无交易性素食互助餐厅,去年6月正式开业。一年多来,“雨花斋”不仅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就餐者,还吸引了一群乐于奉献的爱心人士,成了玉环当地一个链接爱心资源的平台,一年来已提供免费午餐超20万份。
因为爱心,天下真的有了免费的午餐。
一天400多份免费午餐
上午10时许,9个素菜和米饭陆续热腾腾出锅,20多名志愿者各司其职,端菜、清洗、摆盘……随着饭点临近,就餐的老人、环卫工人等陆续走进餐厅。
不到11时,座无虚席。志愿者们麻利地打饭打菜,逐一送至每位就餐者的桌前。
“我们只提供素食,每天按照‘营养菜谱’,五菜二汤一点心,饭菜管饱,不够吃随便盛,只要不浪费就行。”“雨花斋”发起人之一郭爱珍说,一年多来,来吃饭的人渐渐多起来,如今每天人数稳定在300人到400人,通常要分两批接待。
每天提供400多份免费餐食,需要多少钱?资金又从何而来?
去年,郭爱珍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办了这家餐厅,所有的资金都来源于爱心人士。房租免费,食材由爱心人士捐赠,除了厨师和店长有工资,其余的服务员都是义工。
“虽然是素食餐厅,但每天的蔬菜都是市场里最新鲜的时令菜,粮油也是用好的。所以我们日常的食材支出也高,一个月算上水电费需要9万元左右。”郭爱珍说,餐厅有个专门账户,平日里每笔收支他们都做好及时记录,并定期对外公布。
随着餐厅的名气越来越大,“雨花斋”还开通了送餐服务,每天都有60多份免费午餐送到附近前塘垟村的拆迁户暂居点,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吃饭问题。
一个特殊群体的温馨港湾
“雨花斋”位于玉环玉城街道上段大厦一楼,300多平方米的宽敞空间,中式装修、古朴低调。
去年4月,郭爱珍正式开始筹办“雨花斋”,一开始就得到一群人的大力支持——店址选在上段大厦,位于城中心,方便大家;店面原先是个乒乓球室,上段村免费提供……仅用2个月,“雨花斋”就正式“开业”。
“我们就想把这里做成一个温馨的港湾,墙上有‘家训’,义工就是每位食客的家人。”郭爱珍说,一开始,来吃饭的都是上段村附近的村民、环卫工人等,现如今九成以上是老年人,甚至有坎门、楚门的老人结伴过来。
餐厅虽是中午11时开饭,但93岁老人叶永根提前1个小时来到餐厅,一进门就有义工热心搀扶入座。“我在这里吃了一年多的午餐,虽然家住得远,但每天9点就坐公交车过来,这边的饭菜清淡,感觉肠胃都好了不少。”叶永根笑着说,义工就像自己的家人,让他心里倍感温暖。
一群人的爱心接力
一家免费的餐厅如何经营?能维持多久?这是郭爱珍心里一直以来的疑问,但她在“雨花斋”找到了答案——一群热心人士的爱心接力。
每天早上6时许,“雨花斋”的前厅后厨就出现了忙碌的身影,义工们分工有序,提前准备好当天的午餐。义工是流动的,一周7组,每组20人。和来用餐的人一样,他们也身份各异,年轻白领、学生、退休老人均有。
董小菲是后礁村村民,每周她都会抽出至少一天时间来“雨花斋”帮忙,早上6时来,下午2时走。“来吃饭的老人居多,感觉他们特别不容易,我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孝顺。”董小菲说。
“刚开始知道这家餐厅,我就是捐赠一些米油,现在一有空我就会上门当义工。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感觉自己做的事非常有意义。”玉环企业家贺良星说。
温暖和感动还在“雨花斋”时时上演:账号里经常会有一笔笔善款流入;3个仓库里,满是爱心人士和用餐家属捐赠的米、油等;义工们主动报名;还有热心企业捐款捐物,保证餐厅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