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何 赛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财政部门唯有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才能担负起支持发展、促进稳定、惠顾民生的重任。”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玲萍在接受采访时说。
那么,什么是正确政绩观?陈玲萍认为,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财政部门要把心思、精力放在为民造福上,用群众的“脸色”检验政绩的“成色”。二是系统全面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财政部门要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管理方法上更好地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三是求真务实的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不提不切实际口号。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关系,抓好短周期平衡、长周期安排、逆周期调节,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方案。
怎么践行正确政绩观?陈玲萍认为,关键在于实干。要踔厉奋发接续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好“科学生财、创新聚财、精明理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要求,系统性推进各项工作。要不惧困难勇毅干,积极克服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刻变化带来的影响,坚持以助推发展为首任,聚焦省委提出的“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条路径和市委作出的“三个十”工作部署,谋新招、出实招,用足用好一揽子财政政策工具,为市域现代化先行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要一心为民踏实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低收入群体增收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趟出财政促富新路,让老百姓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要不计得失尽心干,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境界,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短期”和“长期”、“显绩”和“潜绩”等关系,锚定发展所需、人民所盼,将深化财税改革作为主要动力,不断提升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