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二代”夏益龙:让深山柑橘甜“出圈”

夏益龙在果园。受访者供图

台传媒记者朱玲巧

眼下,临海市邵家渡街道岭上自然村的山大王柑橘种植基地里,满树黄橙橙的蜜橘压弯了树枝,明媚的阳光照在橘农夏益龙的笑脸上,一年的辛劳迎来了甜蜜时刻。

“今年的橘子品质特别好,果型好看,果肉细嫩,甜度也非常高,能卖出个好价钱。”夏益龙喜获丰收。

摘下来的一筐筐柑橘,“坐”上了山地智能小火车,每趟往返只要20来分钟,一趟能运800斤,一年能为橘农省下6万元成本。

“橘二代”夏益龙用先进育橘技术逐渐丰富和改写父辈的种植经验,书写青年党员振兴乡村故事的续章。

科学化种植做精品质

今年35岁的夏益龙,父亲是涌泉的一名老橘农,1998年就创立了“山大王”这个品牌。

2010年,夏益龙从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辞职后,回到家乡跟着父亲系统化学习柑橘种植技术,开启自己的甜蜜事业。

“这500亩高山橘园采光充足、水质优良、空气清新,是适合柑橘生长的好地方。”很快,他便“相中”了邵家渡街道海拔170米山上的岭上自然村柑橘种植基地。

但此时,山头上只有一千多棵橘树,由于产量低,再加上交通不便,橘子只能卖出几角钱一斤,农户们也不把橘子当回事。

夏益龙却一头扎进这座大山,在橘园边搭起了两间小房子住下。

“要想提高橘子的效益,关键还是要提高柑橘品质。”2014年开始,他和妻子到全国各地农业基地学习最前沿的柑橘种植技术,并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柑橘研究所农业专家团队校企联合,研发先进育橘技术,街道党工委定期开展“柑橘技术红色流动大课堂”,组织农技专家和党员志愿者进行“把脉问诊”,把关橘子质量品控、做精橘子品质。

新引进的大分1号、红美人、葡萄柚等品种,把橘子的销售周期从3个月拉长到近8个月;在省柑橘研究所指导下建立的“柑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示范基地, 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物联网弥雾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化学防治,使优质果率从原先的60%提升到85%以上;引入先进的柑橘分拣包装技术,挑拣包装效率提升200%……

“年轻人的种植方式更加科学高效,现在基本上满山都是精品果,销路根本不用愁。”父亲夏积辉放心地将橘园的经营管理全部交给了儿子,自己则退居幕后。

致富金果助农增收

“李总,2万斤的柑橘已经准备发车,采摘的过程也一并发到您微信上了……”昨日上午,夏益龙正忙着为一笔大单打包发货。

作为年轻的果农,他不断尝试用新的方式去拓展销路,对品牌、包装进行升级,尝试让山大王蜜橘走进社区、商超,还在自媒体平台上当起了“网红”吆喝。

2014年,夏益龙和妻子商量,注册成立了“浙江圣居农业观光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蜜橘。

他们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党建+电商”新发展模式,建立了线上直播、网店等稳定的电商销售渠道,全年销售柑橘150万斤以上,使来自小山村的蜜橘顺利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40座城市,直接带动周边全村约2000亩柑橘种植销售。

如今,村民们柑橘的价格从每斤几毛钱,涨到了每斤四五元,帮助农户实现增收约800万元。

拓展柑橘文旅生态体验

岭上自然村群山环抱,自然风景优美,夏益龙着手开发观光农业,要让这座寂静的山村焕发新的生机。

“我自己的500亩柑橘种植基地,加上社员农户2000亩山地,我想依托临海5A级景区得天独厚的文化流量,打造一个集合柑橘文旅生态体验的品橘村。”这是夏益龙关于“共享农庄”的创业理念。

2019年,夏益龙有过一次成功的“试水”:在临海市文联、临海市农业农村局和临海市诗词楹联学会的支持下,举办了临海蜜橘“山大王”杯全国征诗大赛,来自海内外的诗词爱好者共投稿2万余首诗词,成为临海蜜橘宝贵的文化财富。

说话间,夏益龙给记者递来了一瓶刚开发好的橘子味汽水,开盖间,满满的橘子香味冲向了味蕾,口感饱满,甜而不腻。

当前,夏益龙注册了“品橘村”系列商标,以“游千山万水,观万千风光,品高山农特”为主题,开始进行橘子汽水、橘花蜜、橘子酒等周边产品研发销售,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发展观光采摘游产业、红色研学等活动,充分实现产业由点到链,资源由散到聚,形成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有机统一,让传统柑橘产业再次跑出致富“加速度”。

“我想通过植入柑橘产业文化和柑橘精品以及柑橘深加工产品,推动整个村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当前柑橘产业发展瓶颈,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新态势、新优势。”夏益龙说。

属于夏益龙的甜蜜故事,还刚刚开始。

2023-11-21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7975.html 1 3 “橘二代”夏益龙:让深山柑橘甜“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