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符薇薇 泮永翔 黄元杰
喜讯,再次传来!
叶海辉,获评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
榴岛玉环,自2017年以来,连续4届共5人上榜“浙江省道德模范”:王小先、郭口顺、曹中贵、黄再青、叶海辉。这份“成绩单”,全省唯一。
小城玉环缘何“盛产”道德模范?近日,台传媒记者蹲点玉环,调查发现好人频出的背后,是海洋文化孕育的城市基因,是崇德向善厚植的精神沃土,更是共筑德善之城的薪火相传。
上善若水
玉环的好人故事,少不了“水”与“海洋”的元素。市民勇救落水者,渔民风口浪尖的善举,比比皆是。在玉环市坎门街道文体中心,静列其间的“坎门好人陈列室”,讲述着从善如流的好人故事。“应该做的”“举手之劳罢了”,做好事成为一种本能。
在坎门街道活跃着一支家喻户晓的海上志愿救援队,他们以行动诠释玉环人“豪迈”与“侠义”的性格底色。2017年,郭爱国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成立海韵志愿救援队,自掏腰包购置设备,无偿开展救援。6年来,他们创造了辖区海域溺水零死亡的奇迹。
这些年来,郭爱国和队员们已数不清多少次劈波斩浪,从大海的“虎口”中夺回一条条宝贵的生命。“水性好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去救的,海边人就是爽气!”郭爱国说。
海韵志愿救援队是玉环首支专业从事海上救援的民间公益组织。如今的玉环,已涌现出30多支本土公益团队,成为当地救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不单是惊心动魄的见义勇为,更多的善与美,渗透在寻常生活中。
在坎门经营书店37年的邱和平,坚持每年给学校、渔民、部队、养老院送书,至今已送出10万余册书籍。“我会坚持到我送不动的那一天。”邱和平说。
玉城街道白岩村有一支“爱心编织团”,负责人李雯芳带领巾帼志愿者们,每年编织大量的爱心围巾送往欠发达地区。“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帮助他人,我们充满了干劲。”她说。
……
“玉环有着独特的区域特点和人文传承,来自四面八方的先民向海而生、拼搏进取,造就了玉环人敢闯敢冒的‘锐气’、热情好客的‘豪气’和互帮互助的‘侠气’。”在本土作家、文史研究者张一芳看来,玉环的城市基因里,早已融入了崇德向善的序列,成就玉环人民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诸多美好品德。
厚德沃土
上课铃响,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的操场上瞬间热闹起来。一年级的队列氛围火热,孩子们全身心沉浸在进阶版的“剪刀石头布”游戏中。
一名皮肤黝黑的汉子穿梭在队列中,偶尔蹲在地上帮孩子调整动作,偶尔一脸调皮地趴在孩子耳边,悄声传授“游戏秘诀”。欢畅的笑声,不时在操场上回荡。
眼前这个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孩子王”,正是刚被评选为浙江省道德模范的叶海辉。
新学期,叶海辉碰上一个新挑战——从教29年,他第一回带教一年级体育课。如何让刚进小学校门的孩子第一时间爱上体育课,叶海辉花了不少心思,钻研发明了不少易懂、易上手、趣味性强的新游戏。当看到体育课上孩子们神采飞扬时,叶海辉舒了一口气,“这个挑战总算过了关。”类似的挑战,在过去29年里不可计数。
让体育课更好玩,叶海辉“挤占”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研发课程器材、创新课程模式,至今已经自制了4200多件体育器材,创编2000多例体育游戏,探索出“阳光历奇”特色教育模式。
当鲜花与掌声纷至沓来,叶海辉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能从事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并被学生们喜欢着,这就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成就感。”
在玉环,很多人像叶海辉一样,在平凡里散发着不平凡的光芒。
龙溪镇花岩浦村,“诚信老爹”王小先的故事家喻户晓——为偿还儿子去世前治病借的钱,年近八旬的王小先一人干着三份活,通过7年多的努力,分文不少地还清46万元债务。2017年,王小先凭着诚信与善良在第五届浙江省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中荣获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成为玉环市首位省道德模范。
时隔两年,冒着“引火烧身”危险解救着火渔船的船老大曹中贵和几十年如一日关心下一代的离休干部郭口顺在第六届浙江省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中分别荣获见义勇为模范和助人为乐模范。在第七届浙江省道德模范评选中,“海岛老百花”黄再青为基层文艺工作奉献一生的事迹为大众熟知,荣获助人为乐模范。
小城大爱,凡人善举,玉环的好人故事远不止于此。43年如一日扎根教学研究一线的教坛“常青树”郑青岳、身患癌症仍挂心群众的“工作狂人”卓玉宝……截至目前,玉环涌现出各类好人近900名,台州市级以上好人207例,其中中国好人23例、浙江好人40例。
这一位位平凡的好人,构成了“玉环好人”的整体群像。他们是城市里的“小人物”,却用真善美温暖社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亮了城市,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已是一个群体、一种品牌、一种效应,让整个小城充满大爱。
大爱星火
今年9月,热心公益事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郭口顺走了。坎门禁毒阳光会所里失去了郭老忙忙碌碌的身影,但郭老的精神仍接续不断地传承着。
30年前,受郭老的热忱所感染,骆石绵投身禁毒工作,“本可以安享晚年,郭老却选择这份又苦又累的事业,他的精神至今仍感染着我。只要还走得动、看得见,我就继续干!”
如今,86岁的骆石绵仍时常奔波在路上,翻山越岭帮教吸毒者。经过多年努力,骆老已经帮助36位吸毒者成功戒毒。由郭老组建的600多人、平均年龄65岁的“五老禁毒团”也仍活跃在禁毒工作一线。
模范的引领有力有效,道德的力量激荡人心。
在龙溪镇花岩浦村,有一个特殊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以王小先的名字命名,基金池则由村民的募捐组成。这其中,还有王小先捐出的3万元。“我们惊讶又感动,他当时虽已还清了债务,身体也大不如前,但仍执意捐出这笔钱。”花岩浦村老年协会会长王永明是王小先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在王小先的感召下,基金会成立不到半天,就募集了50多万元善款。
这笔钱用在何处?为了传承王小先的精神,花岩浦村每年都会表彰一批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村民典型。
村民向可芬是外来媳妇,已经连续3年被评选为村里的“十佳孝媳”。由于婆婆生病、生意不顺,向可芬家的状况一度十分艰难,但她仍在婆婆身边尽心照顾,不少村民向他们伸出援手,王小先基金会也给予了帮助。“没有基金会和村里乡亲的帮助,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从头再来。”向可芬铭记着来自身边的点滴善意,“如果条件好转,我们也会帮助别人的,将善意延续。”
一场没有终点的德善接力,在这座小城进行着。在玉环城区,不少自行车亭都挂上了好人海报,成为城市里一道新的风景线。发现好人、宣传好人、礼遇好人,玉环让模范典型成为人们敬仰的“偶像”,在全社会培育“见贤思齐、向上向善”新风尚,厚植“学好人、做好人”道德沃土。
“好人来自群众,好事源自生活。近年来,我们推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十二法’,注重选树源自于普通市民的温暖大爱。”玉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利君说,在玉环,每个身边好人都被视若珍宝,把他们当做明星一样宣传褒扬,希望用他们的精神影响更多人,让好人文化在玉环遍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