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荷群 /文
姜汤面
椒江街头林立的面馆里,姜汤面随处可见。而我最喜欢的,是江城路上的“俞荷姜汤面”。这是一间夫妻小店,到了吃饭时间,就会被客人围得水泄不通。也许是离单位近,也许是对此店的姜汤面情有独钟,落单时的晚餐常常就安顿在那儿。
冬日寒夜,当我从车里跑出,抖着身一头钻进这间冒着热气的面店,还没坐定,吸一鼻姜香暖气,肚子便咕咕叫唤起来。
一碗姜汤面,除了老姜切片晒干后熬的汤,更有许多货真价实的料头在。金针、香菇(蘑菇)、豆腐皮、冬笋(茭白)、菠菜,鸡蛋、鲜肉、虾干、蛤蜊(蛏)、弹涂鱼干,五素五鲜的料头是传统姜汤面的基本食材。椒江人吃面,决不嫌太鲜。更有土豪者,喜欢在面里另加小白虾、青蟹(膏蟹)、海蛏、虾蛄等海鲜,所以一碗姜汤面的价格,从20多元到上百元。
姜汤面的味道纯正与否,与姜汤的制作密不可分。在街头形形色色的姜汤面馆中,就有直接用鲜榨姜汁来做料汤的,但比起用老姜干熬制的姜汤来,是辛辣有余,温润不足,嘴刁的吃客一口就会品出味道的差别来。
在椒江,谁家媳妇一有怀孕的消息,婆家、娘家想到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晒姜。从集市上买来上好的高山老姜,洗净后用酒煮熟后切片,摊在团箕里在大太阳下暴晒,待晒成卷了,再统统收到瓦缸里储存起来。
等到孩子一生下,整个月子里,就天天给产妇喝红糖姜茶,吃姜茶米饭、姜汤面、姜泡饭、姜汁调蛋。椒江女人中,生完孩子坐月子,没喝过姜汤的人是断断找不到的。即使你不愿,婆婆劝,母亲哄,最终都会不得不臣服。
记得,我生孩子那会,正值酷暑7月,坐在屋里一动不动也是汗流浃背,同样被母亲逼着一天吃喝五餐姜汤泡过的食物。据说产妇奶水的多少与吃食的咸淡有关,因此整个月子里吃的姜汤面都是不放盐的。于是,几根白米面勾搭无数山珍海味而成的一碗姜汤面就应了一句老话——淡得鲜。
洋糕饼
椒江建设路上有间庆糕店,售卖洋糕饼,生意一直不错。每天,装在铅桶里的十几斤米黄色粉浆总是在天黑前卖完。
十几年前,儿子读小学时,放学回家经过菜场,总是嚷着要去买洋糕饼填肚解馋。娘儿俩开车回家的路上,坐在副驾座的儿子,等不及洋糕饼稍冷些,就会急急地咬上一口,同时也不忘撕出一角塞到我嘴里。因为是刚刚摊出的饼,面粉里又加了鸡蛋和白糖,所以吃起来就特别温热糯软,香甜可口。
记得孩提时吃的洋糕饼,是用米粉(米粉加洋粉)做的,也不加鸡蛋。那时家里物资短缺,一年里难得做几次点心。一听说要做洋糕饼,就会催着母亲去邻居家“借种”。说是“种”,其实就是一干巴巴的粉团。要做饼了,才会把“种”碾成粉末,和上一把米粉用水搅拌成糊糊,放在一口大碗里。置两三个小时后,碗里的糊就会滋滋冒泡满上来。然后,倒在更大的容器“洋锅”里,再舀一升米粉,加适量的白糖和凉水搅拌至糊状,以在糊中插一根筷子稍立为宜。等米糊此起彼伏地不断冒泡时,第二次发酵就算完成了。
这时,灶膛里的火该已生起,平底的锅也该借来,只等微火把锅烧热。母亲用粗纸蘸些油在锅底搽一圈,舀一小勺糊倒在锅底,“哧”一声后,就用勺向四周转圈慢慢往外漾。不一会,饼上的水分就慢慢消失,随之出现了一个个冒气的小孔,这时,饼的香气就飘了上来。贪嘴的小孩闻到香气,就会粘到摊饼的灶边来。刚摊出的几个饼根本沾不到盘,就被小孩们瓜分着吃了。
饼摊好后,除了一部分作为接力点心送到田头外,剩下的大半,好客的母亲总是让我送给左邻右舍。再有剩余,那就煮些冬瓜羹,一顿晚饭就打发过去了。
腊肉西蓝花
正月里,一帮朋友来“荷风草堂”聚会。餐中,一大盆水焯的西蓝花被吃货们蘸着酱醋抢吃一空。
尽管西蓝花的烹饪方法极其简单,只要用刀把花盘切成一小朵一小朵,经开水焯过后就可食用,但焯水过程中时间的把握,生熟度的拿捏还是很关键的。掌握不好,太熟了就会花黄菜烂,食之有浑酸味,太生了又会硬而无味。
除了白蘸,西蓝花还可随意与肉类、面类及海鲜类混搭。腊肉西蓝花,就是一典型的中外土洋结合款。西蓝花,原长在地中海东部,是西餐的主要花样配菜,上世纪才大量渡洋而来。
腊肉,顾名思义就是寒冬腊月里腌制的肉类。在我家“荷风草堂”坐落的山村里,依然会见到山民屋檐下挂着的一条条腊肉。不知是肉条不小心多吸了酱油还是喝多了黄酒,其黄中带焦的外形竟有些酣态。凑近它,还能闻到咸香味,阳光一照,油光锃亮。这样乡土味十足的腊肉,如果用刀切上薄薄的几片,竟可透光亮。
如果要烹制腊肉西蓝花,先在锅里烧热油,放腊肉片后,再放入焯到九成熟的西蓝花爆炒至全熟,一盆酱亮有度、脆绿可人、香色诱人的腊肉西蓝花就新鲜出炉了。夹一片透亮的腊肉入口,香而不腻,再来一朵西蓝花,就满嘴鲜甜。
我是偏爱西蓝花的,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美味,也缘于它的营养价值。在蔬菜的营养排行中,西蓝花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被称为“蔬菜皇冠”。
台州临海的上盘镇,被称为“中国西蓝花之乡”,这里的无公害西蓝花出口日本,为此,土里吧唧的农民也赚了不少外汇。
海苔白虾
海苔,是日本的舶来名。台州人也称其紫菜,是一种长在海里的藻类。其烘干压饼后,鲜香有味。随手撕下一角,蘸点酱油、蘸点醋就可下饭。台州人喜欢紫菜,一是图其鲜味,二是图其食用的方便。
在食物短缺的年代,一碗紫菜炊皮汤就是椒江寻常百姓餐桌上最廉价美味的佐饭小菜。父辈只知紫菜有营养,常吃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终究说不出营养价值的所以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打着“富碘食物”旗号、独立包装的片状干海苔在超市里露面,被时尚的年轻一族追捧后,人们才对海苔(条斑紫菜)的营养价值有所了解。加上制作后的海苔口感清香,入口即化,携带方便,一时就在各地风靡起来。
随着海苔营养价值面纱的掀开,其花样吃法也就百变而出。海苔白虾,就是其花样混搭的吃法之一。这款菜品,就是传统紫菜虾皮汤的转型升级。无非是在保留紫菜、虾皮两大经典食材的基础上,让它们不入汤却赴了油。紫菜要摇身变为高大上的海苔,必得要经过烘烤、添油加盐等一番调味处理,才能一身紫袍变绿衫。
虾皮,必须也得提升晋级为小白虾。而要做海苔白虾,得先把海苔绞成碎片,再取半斤左右小白虾,用盐、胡椒粉腌上20分钟(忌用料酒)后沥干,再在油里以中火、大火、小火依次翻炒,八成熟后撒海苔碎和若干红辣椒段上色入味,给虾做一个精美华丽的包装。
午后,某个茶馆,桌上的白瓷碗里,白的酥虾,绿的海苔,红的辣椒,色彩明亮地竞相绽放。当色诱、香惑、鲜馋,一齐袭来,哪怕没有酒,面对这道叫海苔白虾的小菜,你也会浅浅地小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