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基层减负进行到底

陈飞鹏

为基层减负,省里又出手了。近日,浙江省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2024年第一次会议召开,强调今年我省将锚定“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任务目标,持续纠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

从中不难发现,“持续”是个关键词。事实上,该项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已持续聚焦多年。2019年被定为“基层减负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随后,各地纷纷跟进落实。我市出台了《关于减轻负担关爱基层的实施意见》,从减文件、减会议、减督考等八个方面18条举措为基层减负。直至今年,再提基层减负,这既体现了关心关爱基层的鲜明导向,也侧面反映出形式主义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

正因为问题的“反复”,才必须保持纠治的“持续”。毋庸讳言,近年来确实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也要看到,少数地方和部门将减负流于形式,甚至衍生出“变异”现象,深受基层诟病。比如,有文号的文件少了,没文号的来文多了;纸上的负担轻了,“指尖上”的负担重了;明面上的考核少了,变相督考压力加码……凡此种种,无不是套上“新马甲”的形式主义,需要予以及时应对和解决。

纠治这些新的形式主义问题,对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当下,激发“创改开”新动能,打开“稳进立”新局面,基层很关键。基层的负担减下来,干部放开手脚干,一线创造活力才能迸发出来。

那么,纠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又该如何进行到底?

树好政绩观。去年,本报头版刊登《树什么样的政绩》一文,强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现实中,许多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源于领导干部短期的政绩冲动,不仅折腾基层造成无谓的“内卷”,于当地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也有害无益。

于是,难免听到这样的声音——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看似在下面,源头往往在上级部门。最好的回应就是,要坚持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在统筹谋划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之际,突出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摒弃“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避免把“层层传导”变成“层层加码”。同时,在制定政策、分配任务时,也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理解基层难处,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着想,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解决新问题。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为基层减负也非一日之功。这注定是一项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因此,我们既要把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现有成果巩固好,确保不反弹回潮,也要针对隐形“变异”的新苗头、“新马甲”亮剑。比如,基层干部“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久矣”,相关部门就该下足工夫清理整合各类政务APP、微信工作群,纠治强行推广等问题,让他们从手机上“松了绑”,可以静下心来干实事。

同时也要警惕,有的地方借“减负”之名,对应尽之责、应抓之事降低标准、放松要求;有的干部,把“减负”当作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追求个人安逸、漠视群众利益。为基层减负,绝不是减担当、减作为,减去的是形式主义痼疾,加上的应该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切实践行。

当下,各级领导干部不妨抓住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的契机,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建章立制、久久为功,真正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2024-03-04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5460.html 1 3 将基层减负进行到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