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梦中的情人

——读周国平散文集《论哲学》

陈连清 /文

去年的一天,我在台州书城买了周国平这本书,呵,洋洋28万字,分八辑,数十篇文章,是哲学和散文的相拥相抱,我十万喜爱。

哲学是什么?周国平说,哲学是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他在《哲学的特点》中写道,“世界观,人生观,我们强调的一个‘观’字,‘观’是动词,不要把它固定成名词”,又说“哲学向你提问,不给你答案,它把你引到那些最高问题之中,它就完成了它的责任”。原来,哲学指一种思考的状态,是一种生活方式!

什么是最高问题?就是指整体的,根本性的,全局性的。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世界和宇宙的,另一类关于人生。康德说得明白,“世界上最令人敬畏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说最高,就是在两个领域,凭借人的理性来探究的有形世界背后的那个无形世界,变动不居的现象背后的那个不变的本质。许多人认为哲学抽象、虚玄,高不可攀。周国平在书中介绍了他的《宝贝,宝贝》,是他对女儿的观察,说明小孩也有哲学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哲学的天空下,所以他专门写了一节《哲学与你有缘》。

对最高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另一种状态或方式,那就是谈心。思考当然有内容,有了这个内容就会去告诉别人,把它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否则不就“好莲花烂肚里”了?他说,“最早的哲学家,比如孔子、苏格拉底,都不开课也不写书,从事哲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和青年人谈心。”你看孔子,他并没有在教室里给大家上课,他就和人聊聊天、谈谈心,是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西方的苏格拉底更以聊天为业,见到人就拉来谈,他的学生柏拉图把他和别人的聊天记录下来,写成了很多书,书的基本形式是对话。

这里要明白一点,是谈心而非谈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与别人谈着什么,如果是谈事,是非哲学的。哲学是谈心的,比如我快乐幸福吗,我的职业和人生有意义吗,我死了后灵魂还在吗等等。思考和交谈这些问题,就进入了哲学生活。在与人谈之前,首先要自己想好,先与自己谈。周国平说自己也有许多想不开的问题,比如总有一天也要死,现在活着到底为什么,想不通,就反复自问,想不通,就在书中问大师。想多了,也有一些收获,他用心与人交流,包括上课和著书。他的这种在脑子里反复琢磨,就是与自己谈心,与自己交朋友。

谈心也好,交友也好,总是在两个独立的个体中进行。而自己与自己怎么交谈,如何做朋友?

他在《什么是哲学》里告诉我们,“经常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好像有了一种分身术,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一个是身体的自我,这个我在世界上挣扎、奋斗,有快乐,有痛苦,哭着笑着,但还有另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从上面看那个身体的自我,是灵魂的自我,它是立足于世界和人生的全局的”。前一个我,着眼于物质,照看着这个肉体,是“黄洋界上炮声隆”中的我,是低头走路的我;而后一个我,着眼于精神,追求着灵魂的高洁,它像在检查工作,是“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我,是抬头看路的我。这个总的“我”,一分出二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不就可以交谈和交友了?周国平又说,“我的‘一分为二’是哲学帮助我开发出来的,我觉得这是哲学给我带来的特别大的好处。”

自己与自己如何进行谈心交友?我想这么几点是要遵循的。

首先是将两者请到现场,缺一不可。整天忙忙碌碌,没有看路的,就成了“无头苍蝇”;整天不着边际,脚踩在棉花上也是不行的。其次是让两者“距离产生美”,让这种距离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再次是让两者经常对话,不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低头走路的我会碰到各种问题,产生疑问,就要向坐在二楼“摇羽毛扇”的我提问;二楼的我要不断琢磨,独处反思,给个回答。一次不满意,二楼的我就要去请教大师,请教智者,直到给低头的我一个回答。这就是和自己谈心交友。“这不是一个人的思想斗争?”是的,是一部分思想和另一部分思想交谈交友。强调两个自我的存在,能使你更加明白坐在二楼那个我的常在和重要,才不忘记它,不使它缺位。

这就是与自己谈心交友的魅力,是哲学的伟大之处。我在掷笔之际,打算就书中后半部分提出的许多问题再细读细想。我看向窗外的两棵树上,微风里,两树手牵着手,欠身哈腰,仿佛对我以示鼓励。

2024-03-29 ——读周国平散文集《论哲学》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7442.html 1 3 自己,梦中的情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