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容扬古路

那 海

(玉环籍作家)

初夏,绿意葱茏。在天台山万年禅寺,见豆荚花开。粉紫色的豆荚花,在小块菜地里摇曳。便想起家乡的山野上,清明节的时候,豆荚花开着,那里有我静默的祖先。荣耀与黯淡与他们无关,却总有丝丝缕缕的羁绊,呼唤着世代的记忆。豆荚花啊,真是一朵乡愁色。

这样的时候,天台山顶的高山杜鹃花开得云蒸霞蔚,枇杷树已经有了青色泛黄的小果子。梅树也结了青梅果。去年六月,我在马一浮家乡上虞的山林里,摘到一小袋青梅,大概有四十颗。回家后在坛子里倒入台州宁溪糟烧,放上黄冰糖块,将青梅晒干,置入坛里,酿了一年,今年应该可以开喝了。在导演是枝裕和电影《海街日记》里,入夏时酿梅子酒是重要的仪式。果大肉厚的青梅清口的酸味、甜蜜的糖块,灌酒封存。这琐碎的温馨的日常镜头,用芥川龙之介的说法,那就是:为了使人生幸福,需要热爱日常琐事。

花正在热热闹闹地开。山里有着青青艾草。将艾草采摘了来,捣碎成汁液,加进米粉里,揉成了一个个米果。馅是红豆沙,这是甜的果子。倘是咸的清明果,里面的馅便有鲜笋、肉。这是家乡台州的清明果子。久居杭州,每每想吃家乡的食物,便会几个人跑去三台山路一家温岭人开的店,点上蒸年糕,姜汁调蛋,咸米圆,姜汤面。米芾有幅《春山瑞松图》,米氏云山,烟云供养。是否真迹颇有争议。只见宋高宗在上面有题跋云:“越千百年,以慰我心。”有时想想美食对人的治愈,也就是这番实实在在的“以慰我心”。

秋日的时候,常有秋风悲凉之感。我有时也学侯吉谅先生,用老纸书旧作,写一种无可如何的感伤。去年十月底,在敦煌,天气微冷,阳光清亮,秋色明净。鸣沙山的黄色与月牙泉的碧色相应,如许壮丽与柔美。就好比日落的盛会正在你熟知的忧伤里,关于日出,如同赵无极油画中的那份白色宣纸反射的光线,让人感知日出的熹微,试图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做个和解。施铮铮先生画有一幅《秋色无南北》,花在陶瓷缶里头寂静地开,有秋光通透照着,我看着实在喜欢。是怎样的人生际遇,能画出这般通透的秋光。绘画技巧似乎都已不重要。人生通透才是。

由寂静的心境出发,不受形式阻碍,这是高僧与有修为之人的墨迹。在《华光瑞彩——黄檗翰墨精粹》中见到黄檗住持悦山道宗一幅行书:动容扬古路。也为之动容。悦山道宗的书法有黄檗木庵之味,也有傅山王铎之意。自古就有许多美字,写得好看,或者写得规范,就好比欧阳询的字,有种贵气,格式端正,也好看。颜真卿的楷书也是。看上去死板,看进去了,越是感受这里头的古穆与奔放。悦山道宗的字我很少看到,只听到后世对黄檗诸僧,有“隐元之德,木庵之道,即非之禅,南源之诗,悦山之书,逸然之画,高泉之文”的赞语。对悦山道宗的书法之赞赫然在列。说起来,这只是给后世一个参考。我喜欢一些高僧墨迹,譬如良宽和尚,能领悟无法之法。在不经意之间,达到运笔结字的妙境,留下书法的艺术之美。

我常见到一些热衷讨论书法史中怎样的字算好字的人。有时想想,就恰如这个“动容扬古路”,这句是香严智闲的证悟诗,怎样的艺术才能让观者动容。据说智闲禅师苦修多年始终未能证悟。有次他正在院子清除草木,不经意抛起一块瓦砾,恰好打在竹子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于是顿悟:“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一颗无比纯粹之心的人,才有这样的机缘。

读过一些禅宗高僧的顿悟诗句,哪有那么多幽玄深奥,都是在最简单的事物里,找到最简单的真实。

看到一个人介绍自己与弘一法师的因缘,大约从2007年起,他凭了断断续续的十年机缘,把弘一法师在杭州、绍兴、温州、厦门、青岛等地停驻的寺庙走了一遍。出青岛湛山寺的时候,新霁初散,夕阳从夏花移向法堂。要不了多久,圆月就映了天心,花枝就挂了果实。他说,这真是一场悲欣交集的事。

前些日子,中国美术馆曾展出弘一法师临终遗墨:悲欣交集见观经。围在这幅字前的人挤挤挨挨。世人对弘一法师“见观经”解读甚多,有认为《观经》全称《佛说观无量寿经》,“见”见通假于“现”,意为佛经的在他生命圆寂之时呈现。于我而言,便是暮色时,下班,走出浙江美术馆的西门,看到雷峰塔近在眼前,日落时天际出现的一抹霞色的云雾,却又有宁静从远方涌至,人在这薄薄的光尘之中,顿有无限的耐心与热望。

有时想想,就好比集到的一件瓷器,是个小茶壶,在嘈杂的古董市场。青白瓷,有一朵莲,给人无数的意蕴。想必,做瓷的人,有着一颗平静的心,而这平静,似乎变成了茶道。我有时在壶里放进陈皮与老白茶,看着陈皮在热水里轻柔起来,老白茶的汤色醇厚,内心也舒缓开来。不必小心翼翼地对它深爱。如同旧友,相对无语,却是切近的。

早春时,在京都买了一盒“椿饼”。椿饼是一种将糯米果子夹在两片绿色的山茶叶中,有着花瓣的形状的甜点。同行的朋友说,是甜点,不甜。这当然是对甜品最高的赞誉。我的内心大概试图住着一个唯美的少年吧,看着那绿色的两瓣山茶叶之间那个白白糯糯的米圆,玲珑多态,足以媚人,终究还是没有吃。

还是芥川龙之介的文句:云的光辉,竹子摇曳,群雀啼叫,行人的脸——应该在一切日常琐事中,感到无尽的甜美。

废名写他的先生,老人家算是上岁数的人了,常说聊斋有两句话不错: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于是我便又想到那些豆荚花,倘若有个地,待到豆棚瓜架雨如丝,就坐着听雨吧。

2024-05-1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1139.html 1 3 动容扬古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