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华 /文
裥枣,是台州方言叫法,它的通俗名称是“黑枣”。黑枣有两种,一种是柿科柿属植物,学名君迁子,别名野柿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另一种是由鲜枣在棉籽油和松岩水中煮熟,再经烟火熏烤而成的干制品,也称“乌枣”。
我们叫做裥枣的黑枣,是指后一种。裥,在台州与碱、减等字方言读音相同,本意为衣裙上的褶子、褶皱,引申为皱纹。鲜枣经过煮熟、烟熏、烤干后收缩,外表看上去满是皱纹,故而得名。
裥枣泡酒,就成为裥枣酒。过去民间将裥枣酒当作滋补品,富贵人家常备,贫贱之家也偶尔为之,给家中老人或主劳力在劳作之余食用,以滋补身体,增强体力。
小时候,每年母亲也会浸泡一两次裥枣酒,通常在农忙前后,是给父亲当补品的。当然,我们也因此沾光,得到一两颗浸过酒的裥枣解馋。
浸泡裥枣酒得用黄酒,黄酒性温,入口绵柔。裥枣是加工过的枣,本可直接食用,但在流通和储存过程中,难免会滋生一些细菌,所以在浸泡前,先将裥枣蒸煮一遍再泡,泡上一两个晚上即可。母亲每次浸酒的裥枣,也就小半斤的样子,足见生活的无奈,这裥枣酒弥足珍贵了。
现今物质丰富了,裥枣酒随时都能吃到。在台州的各类饭店、酒馆,都有浸过酒的裥枣当作凉菜,供食客们选用。
鲜枣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能够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由鲜枣加工成的裥枣也具有同样的营养成分和功能。黄酒是由谷物酿制而成,除酒精外,还含有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对人体也有一定的营养功效。裥枣酒,由裥枣和黄酒糅合而成,将两种物质的营养成分叠加,其增强人们体质的功效也增强,被民间当作滋补品,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从前我没对裥枣的“裥”字的方言正字探究过,直到有一回在《解放日报》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快慢之间新老之间》,写临海百姓日常生活的,文中多处提到一种叫“橄枣酒”的东西,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该文中的“橄枣酒”是否就是“裥枣酒”?
我对“橄枣酒”的写法是有疑问的。按照裥枣的方言读音与“甘”相近,写作“甘枣”,字面意思为甜的枣,说得通,音近的还有“干枣”,干制的枣,也说得过去。但“橄枣”与橄榄有关吗?网上一查,真有“橄枣酒”,还是临海的一家酒厂生产的,是在黄酒酿造中加入裥枣一起发酵,酿制的酒,商品名叫作“橄枣酒”。看来文章作者是沿用了酒厂的写法。
酒厂的写法不见得是标准答案,于是我把疑问发到了朋友圈,随后收获十几个赞和四条留言,其中两条留言说对了裥枣命名的真正含义。宁溪小学的“江南雪意”老师说是褶子的方言读音,而曾经做过我们当地报刊编辑的“在海里洗手”前辈作家,直接写出了“裥”字的正确写法。
在台州府城临海,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我想,这话不光指临海人,应指整个台州人。朋友圈四条留言,两条说对“裥枣”的方言含义,便可印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