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朱小兵
梅雨季的连续降雨,让天台县柱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占形有点“闹心”,他家的茶园有个别土墙坍塌了。“得雨季过后再去修缮一下。”叶占形介绍,他的茶园面积215亩,其中150亩种植天台黄茶,年销售额七八十万元。
近年来,天台县把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百姓增收、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做大规模、提升品质、拓宽销路,先后获评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茶叶百强县。
目前,天台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0.29万亩,加工销售企业210余家、专业合作社130余家,年产值4.7亿元,推动50余个村集体收入年均增加超20万元,带动3万多名农户年均增收4000余元。
构建支撑体系,做大产业规模
“我们的茶园面积有1200亩,全部种植天台黄茶,每年成品茶在2万斤左右,主打高端市场,最高价卖到8000元一斤。”浙江紫凝黄茶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泳介绍,去年公司的茶叶还入围了浙江省特色伴手礼名单。“天台县委县政府很重视茶叶发展,我们茶叶种植时会有每亩2000元的黄茶种苗补助,茶叶加工设备的添置更新能享受50%的政府补贴……”
在天台,当地出台了茶产业现代化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每年拿出600万元资金,对现代茶园建设、茶企培育、品牌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发挥农业产业化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近3年来累计投入24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2亿元,助推产业做大做强。
此外,天台开展了阳光茶企业建设,通过在茶园、生产车间等关键控制点安装视频和物联感知设备,阳光工厂建设覆盖率达100%,实现了茶叶生产过程在线监管。此外,依托“浙食链”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产品信息,实现茶叶制品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可追溯。目前,天台县茶叶生产企业“浙食链”激活应用率达100%。
“我们加强与中茶所、中茶院、浙大、农林大等科研院校合作,不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金鑫介绍,目前,天台已建成中国茶叶学会服务站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和专家工作室5家。并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其中省市技术能手12人。
夯实产业基础,提升茶叶品质
“我们注册了‘金叶子’商标,公司的产品连续三届获得过国际名茶评比金奖,也获得过‘中茶杯’一等奖。”天台县步云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梁钢枢介绍,他们还成立了合作社,茶园面积有2100多亩,涉及75户茶叶种植户,以生产绿茶为主。“我们采取统一的模式管理茶园,合作社统一向社员收购鲜叶,也向社员和农户提供加工服务。”
品牌,让天台茶农得到了实惠。
近年来,天台县实施茶叶区域品牌战略,制订了《天台茶叶商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统一商标授权使用标准,累计注册茶叶相关商标726个,成功培育了“天台山云雾茶”“天台黄茶”等一批具有天台茶文化符号的茶叶品牌。同时,积极引导茶企参加北京世园会等重大国际茶叶展示展销活动,斩获国际名茶等各类名茶评比奖项100余个。
品牌的基础,是产品的质量。天台制订了《天台茶叶绿色防控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肥药双控”工程,打造优质生态茶叶。目前,当地茶园“肥药双控”实施率已达85%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较10年前下降63%、36%,创成“生态茶园”省级示范基地4家,为全市最多。
此外,天台县充分发挥当地茶叶协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第三方力量作用,组成“政府+协会+企业”制标、用标联盟,目前共自主制定茶叶地方、团体标准8个,向扶贫对口地区推广标准化管理8万余亩、亩均产值超2.7万元。
依托产业优势,做优“茶+”文章
“我每天晚上固定直播2个小时,现在是淡季,但一天十多个单子还是有的。每年的3月份是销售旺季,最多的一天有200多个单子,那会儿得全家齐上阵。”天台龙缠茶叶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王佩红介绍,她的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种植茶叶,她爱人负责生产,她负责销售。
“我们主要销售绿茶,注册了‘醉春芽’商标。2018年就开始在淘宝上进行直播销售,现在我们都把茶叶卖到国外去了,每年销售量上万斤。”
如今在天台,类似王佩红这样的茶叶销售主播,正不断涌现。
依托“天台大农场”等电商平台,天台县大力培育“乡村主播”,拓展茶叶线上销售渠道,今年线上销售额已达3000万元。当地还建立茶产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县级茶产业管理资源,采集全县茶园地理信息,及时为农户提供茶叶霜冻、病虫害、气象灾害等预警信息,今年已为茶企、农户提供预警信息120多条。
此外,天台县创新“茶产业+旅游”模式,建设集茶公园等功能为一体的精品茶旅路线。目前,已建成省级茶叶特色强镇1个、特色村20个、茶叶旅游线路4条,其中华顶“葛仙茗圃”入选浙江首批十大茶旅精品路线和全国百条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天台县还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茶产业发展新模式,盘活企业、集体和村民资源,带动产业发展、百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