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丹宁 丁楚兰 王 强
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高职院校要坚持“三个面向”,围绕“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深化“三教”改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三支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双师型”人才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还要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当前,人才培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首先,要引进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为学生职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一方面,要为新引进的教师提供住房和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以丰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为新进教师制订专门的发展方案,更好地留人留心。其次,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缺乏一线实践经验。此外,也有一部分从业者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长时间未接触系统的理论教学,其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无法满足院校教学的需求。因此,要以优化新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两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再者,敢于走出去、请进来,把课堂搬进企业,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生产实践;把行业领先企业引入学校,联建产业学院或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教师”校企共享,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真正实现校企人员双向互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借助科技力量赋能传统技艺发展。
深化学科专业建设,打造品牌特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于经济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抓住自身王牌专业,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加强本专业科研投入,推动科研创新,打造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把握当前社会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等,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校本特色的同时,更加契合产业需求、市场需求。重构公共课程体系,加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推动公共课程的系统化完善。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把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同步变为教学需求。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办学。邀请合作企业积极参与,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和案例融进教材,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模块等融入课程体系,并通过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等进行动态更新。坚持“做中学、做中教”,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案例、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在加强合作中引企入校,设计安排综合实训、岗位操作、企业见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并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及时更新实训内容。职业教育只有更积极地提升发展理念,深入链接教育与产业,完成产教融合的结构性转型,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角度将个人发展需求、企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在助力“三支队伍”建设中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