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尊石翁仲,“守护”南宋文官硬汉

石像手部细节

石像战甲上的鳞片

翁仲石人

台传媒记者林 立/文 杨 辉/摄

任何人跨入三门县博物馆的门槛,都猜不到屏风墙的背面,有两尊3米高的武将石像。

这两尊武将石像有统一名称——翁仲,是古时帝王将相陵墓前石刻仪仗队的其中一组。

三门县博物馆这两尊翁仲,守护的是一位文官中的硬汉——南宋丞相叶梦鼎。

荣耀象征

翁仲本非石人像的专称,而是秦始皇手下一员猛将的名字,叫阮翁仲。此人相传身高1丈3尺,秦时一尺约为23.1厘米,一丈为十尺,换算后可知阮翁仲的身高接近3米。

由于他身高惊人,勇武无双,秦始皇曾令阮翁仲守在临洮关,匈奴人没有一个不怕这员虎将的。翁仲死后,秦始皇在咸阳宫司马门外雕刻了翁仲铜像。匈奴人进犯咸阳时,大老远就被高大的铜像所恫吓,以为是阮翁仲真人,心惊胆战,不敢靠近。

自此之后,历朝帝王以及王公贵族死后,都会在陵墓前铸造身高丈余的铜人或石人像,无论石像是文官还是武将,统一都叫翁仲。

这些镇守陵墓的翁仲,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震慑人心。然而,三门县博物馆这一对武将翁仲让人驻足不前的原因,却是一种阳刚潇洒之美。

两尊翁仲的高度都是3米,宽0.9米,头戴魁冠,身披铠甲,双手按剑,肃穆而立。

由于石像位于屏风墙后,转过屏风,参观者看到石像的第一眼是侧面视角。两位武将自肩到腰呈现的柔和弧线,极为迷人。

如此曼妙的身材,与人们固定印象中武将的魁梧身姿截然不同。

可以说,这两尊石像美得很“南宋”。

有宋一代,遑论北、南,重文轻武之风都没变过。南宋军队的武力值比之北宋更加低下,而举国上下的文艺水平、审美境界越来越高。

两尊武将翁仲的造像水平,彰显出典型的南宋石像造像风格。

石像的头冠、盔甲、宝剑等一套装备,雄壮威武,细节出众。无论是耳畔那一对皮制的“凤翅护耳”,还是战甲上的鳞片、丝绦,手中那柄龙头吞口宝剑,都极为逼真。仔细看武将的表情,并非怒目而视,而是嘴角微扬,气质极为儒雅。无论你视线停留在石像的哪个部位,都有足够的细节供品味。

如此细腻而精湛的雕工,极为流畅的线条,让人不禁怀疑:“这是用石头雕出来的吗?”

三门县博物馆馆长吴元俊解惑道:“除了南宋匠人们精湛的工艺水平,石材也是实现雕刻细腻度的重要原因。两尊翁仲采用的是产自宁波的梅园石,这种石材为宁波当地特有,石质细腻、色泽素雅,尤其是硬度非常适中。简言之,就是可塑性极强。”

只有高阶官员的坟墓前可以设立翁仲。翁仲造像还有一个秘密,体现的是墓主人生前的官位,那就是翁仲头盔的盔缨。盔缨越高,官衔越高。

三门县博物馆这一对翁仲的头盔盔缨,高高隆起,传递出一个信息:墓主人叶梦鼎,位极人臣。

据《石城广润寺中兴记》和海游《章氏宗谱》记载,叶梦鼎的墓在三门广润寺旁,广润寺就位于现在的三门中学校园内。这两尊武将翁仲是叶墓前唯一得以保留下来的翁仲。吴元俊说,按照叶梦鼎的官职,他的墓前原本还有石羊、石马等,可惜都未能留存。因此,两尊翁仲能够保存,实属不易。

陀螺人生

叶梦鼎的一生,可读性极强。

南宋时,宁海县属台州府管辖。叶梦鼎出生于宁海,从政生涯的最高官衔是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在世的80年,正是南宋风雨飘摇的最后时光。在如此乱世当宰相,人生想没故事都很难。

叶梦鼎六岁以前有另一个名字,叫陈吉甫。

庆元六年(1200),陈吉甫出生于宁海西岙村(今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陈吉甫的父亲叫陈待聘,他的母亲叶氏是宁海东仓上宅人(今宁海县胡陈乡上宅村)。

叶氏的兄长叶日宣膝下无子,想到日后自己没有子孙延续香火,便向妹夫、妹妹提出希望把陈家的第三子陈吉甫过继给他。

陈吉甫六岁时正式认舅为父,改姓叶,名梦鼎。

叶家的祖上是唐代吏部尚书叶温裕,从“梦鼎”两个沉甸甸的字,可以看出叶日宣对他寄托的厚望。

叶梦鼎也没有辜负他的名字,自读书那天起,他的抱负从未改变——为大宋奉献所有。

叶梦鼎正式出仕时已经38岁,成为正一品右丞相兼枢密使时是68岁。

这三十年,宋朝外有金元铁蹄压境的压力,内有昏君佞臣。叶梦鼎在南宋的疆土上如陀螺一样转动,是袁州、吉州、隆兴、建宁等地的知州、知府,又要回临安担任京官。

他为官造福一方的事迹很多。

淳祐七年(1247),叶梦鼎任袁州(今江西宜春一带)知府时,得知当地的转运使向民众征收“和籴”三万斛粮食,大怒,并响亮回应:“袁州山多而田少,朝廷免‘和籴’已经百年,自今若一开之,百姓子孙受无穷之害,则无穷之怨从之。”(《宋史·叶梦鼎传》)。转运使们只能走人。

看到袁州百姓迷信巫医,生病不看医生只喝“神水”,叶梦鼎同样铁腕出击:废淫祠,叱巫医,填妖井,同时教百姓治病之方。

至南宋末年,他一个文官,有时不得不干起武将的活。

开庆元年(1259),叶梦鼎转任建宁(今福建寿宁一带)知府。当时的建宁百姓眼看当良民没有活路,被迫沦为盗寇,干起刀头舐血的买卖。叶梦鼎知晓律法,更理解百姓。他下令,只捕捉为首者,不得枉杀胁从者。同一时期,眼看元兵已向江西压境,福建变成了抗元前哨。缺兵少将的叶梦鼎便在福建要害之地筑大安关,严阵以待,确保一方平安。

咸淳元年(1265),叶梦鼎66岁,出任庆元知府兼沿江制置使,仍在修筑防御工事,缉捕海盗,造济民仓以备战时救灾,建驿舍以供战备需要……

令人意外的是,敬业爱国的他,在咸淳九年(1273)再三向度宗皇帝递辞呈。小皇帝用少傅、信国公的荣誉再三挽留,叶梦鼎仍以身体多病为由,回到宁海老家。

让他坚定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心灰意冷。叶梦鼎虽有“孤忠抗大奸,支持危局”的抱负,但忙碌了30年,他真的累了。

景炎元年(1276),南宋倒数第二个皇帝赵昰在福建即位,是为端宗。他任命早已告老还乡的叶梦鼎为太师太乙,书信呼唤叶梦鼎前往福建任职,指望这位老臣再为南宋朝廷出一次力。年已76岁的叶梦鼎毅然前往,却因为水路不通,无法前行。苍老的叶梦鼎,朝着南方跪拜在地,失声痛哭。

这个忙了一辈子的老人,拖着病体回到宁海上宅村。祥兴二年(1279),叶梦鼎在悲苦中去世。这一年,当初呼唤老丞相前往福州支援的端宗已经去世,端宗两岁的弟弟赵昺继位,是为怀宗。这个幼婴在大臣们的保护中,于广东新会崖门(今江门市新会区)参加了和元军的最后一战“崖门海战”。战败之后,陆秀夫抱着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灭亡。

生在南宋,让叶梦鼎奋力求索的一生,如一场悲凉之梦。

(参考文献:《宋史·叶梦鼎传》、《南宋丞相叶梦鼎》/薛家栓、《家国文化:叶梦鼎墓石翁仲》/望海茶 董名杰)

2024-07-11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5299.html 1 3 两尊石翁仲,“守护”南宋文官硬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