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朱小兵
盛夏时节,在椒江区章安街道马峙村村口大片农田的上空,成群的白鹭翩跹飞舞,间或觅食于田垄上、小溪边,呈现出一派生态田园美景。
章安街道马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林长介绍,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马峙村的村容村貌迎来了大改变。“我们通过置换流转村民闲置房屋,并出租给旅游企业建设咖啡屋,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给村里增加了人气。”
近年来,章安街道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推进“新农人”培育,赋能乡村多业态发展跑出“加速度”。
搭建学习平台,开展“新农人”个性化培训
当下是夏收夏种时节,在椒江“青创农场”共富工坊生产基地里,机器声轰鸣不断,6台烘干机正开足马力在烘干刚收割的早稻,育秧大棚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
“我种了700多亩早稻,目前已开始收割,3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100亩左右,估计收割完要一周左右。”农场负责人杨伟光介绍,目前秧苗已经育好,收割后的稻田可以马上打水耕田,等田耕好即可下种。
杨伟光2014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家从事农业。“我大学学的是汽修,农机修理之类的问题基本自己都能解决。”杨伟光说,“搞农业也得不断充电学习。我们会把专家邀请过来,带工人一起学,也会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涉农相关培训。前几天街道就组织我们去仙居参观学习水稻示范方的栽培,和同行交流种植经验,获益良多。”
眼下在章安,类似杨伟光这样的“新农人”,正在不断涌现。当地成立了“创伙伴—古郡青创客联盟”,为符合条件农创客提供一系列优惠措施,深度挖掘当地有潜力的农创客以及农业项目,分层分类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
今年以来,章安街道已举办电商直播、农技提升等专题培训交流活动11场次,赴宁波、杭州等地先进村居学习120余人次。“农二代”杨义掌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椒江“五谷丰登”共富工坊负责人杨义掌介绍,今年他承接了市农科院选育的“沪优16”新品种试种任务,还实行了“稻鸭共育”技术,不喷洒农药使稻米品质更好售价更高,鸭子和鸭蛋都可以销售,大大增加了收入。
对标现代农业,赋能乡村多业态发展
7月18日,在章安街道双洋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荷塘。
双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红介绍,村里种了90亩荷花,今年村里举办第四届荷花节,其间每天人流量在七八千人次。随着近几年荷花节的举办,村庄知名度大大提升。“我们借助这一东风,晚上搞草地音乐节等活动,村民仅通过摆摊销售农副产品增收上万元。此外,我们还准备搞民宿。”
村民张文龙种植了20多亩莲藕,还从事豆腐加工。“我仅莲藕收入一年10多万元。豆腐加工技法是祖传的,还申请了椒江区非遗项目,主要供应椒江以及上海和天津的一些大饭店,这项收入每年有20万元左右。”
在马峙村,椒江区白鹭屿家庭农场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小学生及家长的眼球。
“我们的农场占地面积35亩,农场里涵盖山林、小溪,山林里有各种鸟类和昆虫。”农场负责人林建翔说,“我们主要给一些小学做自然和农耕教育的,孩子们可以来农场体验劳动,做手工玫瑰纯露、香草茶等。平时,我也会给乡镇(街道)和学校做一些自然科学培训和讲座。”
近年来,章安街道通过多渠道赋能,乡村业态发展红红火火。当地对标现代高效精品农业发展,引进中科院谢华安院士团队培养的优质特种水稻“低糖大米”,实现亩产值增效10%以上,并依托“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系统”等智能全流程一体化设备,大米产出率提升超20%。
此外,章安街道还创立古郡“冠民”大米特色品牌,联动15家农户在“家门口”建成了1500余亩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冠民”大米每公斤单价提升1至2元,让散户的好大米不愁卖,人均年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