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慎德堂:木质槛窗的几何之美

木质槛窗的几何之美 孙金标摄

台传媒记者吴世渊

慎德堂,建于清代,处于仙居县高迁古村的中心,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建筑两侧厢房,共有28间,是高迁明清住宅的精华代表之一。

慎德,取意于四书之《大学》:“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慎而守德,表达了该堂主人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的美好愿望。

慎德堂为吴树凤、吴熙河父子二代所建造。他们以德育人,勤俭持家,是一个典型的耕读世家。如今,堂内还住着两户人家。

这一民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窗户,大多为木质槛窗。窗的几何图形,都是左右对称。在整个四合院的空间里,东西厢房的窗户,也都两两对称。古建筑的几何之美,在窗户的形制、位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进的四合院,有六扇朝南的窗户,东西边各三扇,高度均为135厘米。窗户的中间,有亭子、房屋、兰花、如意结等雕饰。东西厢房的四扇窗,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47厘米和107厘米,当中雕刻了许多戏曲人物。

第二进的四合院,东西厢房的四扇窗,规格也相同,高度为148厘米,宽度为106厘米。有趣的是,这四扇窗的下半部分都刻着诗句。

东厢房南窗,刻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西厢房南窗,刻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些诗句出自《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东厢房北窗,刻着“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西厢房北窗,刻着“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诗句出自《神童诗》,旧传为宋代汪洙所撰,诗中蕴含着春夏秋冬四季,表达了一种闲适恬淡的意境。诗句后又雕刻有“癸丑夏月”字样。

第二进的四合院里,还有朝南的两扇八卦窗,高157厘米、宽117厘米。窗的正中间刻着乾坤八卦,底下各刻有三幅图,有老子骑青牛等。这也说明,屋主人应是个好道之人。

八卦窗上还有蓝色的装饰物,叫“绿石岩”,也称“浮石”。它们镶嵌在窗户上已经几百年,可颜色依然鲜艳。据介绍,这绿石岩虽小,但在镶嵌工艺上要下很大功夫。木头须浸泡在水里几天几夜,等木头膨胀以后,把绿石岩镶嵌进去。然后待木头风干收缩后,才能把绿石岩固定住。

慎德堂进门的第一个院子,可见到屋子正中间,悬挂着“中书第”的匾额。“中书”是官名,“第”,即宅院。

匾额的左下方,有“龙飞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申中端月吉旦”“吴绍言”等字样;左上方,有“钦命浙江等承宣布政使司信”等字样,还有两方官印。“光绪三十四年”是公元1908年。“浙江等承宣布政使司”,是掌管浙江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的机构。

细看牌匾,它的四角各有一个榫眼,原来,这块匾曾被当成桌面使用,后来才重新悬挂在房梁上。

关于慎德堂的具体建造年代,当地村民有以下说法:“慎德堂在‘长毛之乱’期间已经建好。‘长毛乱’来,屋主人逃到山上,当时椽、瓦都已经盖好,只有屋里的板壁之类还未建好。”

“长毛乱”是仙居土著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俗称。太平天国发生年代为1851年至1864年,地处僻壤的仙居,只是在此运动末期,即1861年至1862年遭受影响。

《光绪仙居县志》之“灾变”章,有曰“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十二月二十七日,粤寇入仙居”。吴相鸿编著的《厚仁村志》之《仙居大事记》有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10月26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部数万越苍岭,攻占横溪、溪头,次日下午占领仙居。12月占领台州。翌年1月至4月,驻仙太平军,被民团袭击,数千人被杀,首领李元徕被俘。”

照此推测,慎德堂主人等逃到山上之时,应该就在1861年12月27日前后。换算成农历,应该在冬季十月、十一月间,这正是古代乡村建造房屋的时段。

上文提到的东厢房北窗,上面雕刻有“癸丑夏月”字样,即清代癸丑之年。结合房屋建成时间,说明窗户的制造时间应为清咸丰三年(1853)的夏天。可想而知,慎德堂是外围的框架、屋顶、门窗等都完工后,再进行屋内构建。从建造房屋的漫长历程中,不难窥见古人对其精细程度,有着极高的追求。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浙江、江苏等地遭受重创,地处浙江的仙居,为何有人在此时大兴土木,建造堂宅房屋?当地学者认为,仙居地处山区,交通非常不便,自古受战乱影响较小,往往越是战乱,仙居越成为大后方,经济状况反而提升。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才在战乱之时,建造了那么多的豪华宅院。

2024-08-01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6901.html 1 3 高迁慎德堂:木质槛窗的几何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