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温岭塘礁摩崖

▲探访塘礁摩崖,得进入村南靠海的一处船厂,再沿着这条上山的小路去寻龙王宫。

▲崖上散落的水

▲山下的船厂

▲塘礁摩崖

▲塘礁摩崖

黄晓慧 文/摄

“胡骑长驱,几危及,江山半壁。嗟赵宋,中原板荡,寄身锋镝。北顾已沦蹂躏地,南迁难免蒙尘日。到如今、岛上说康王,留遗迹。 探岩穴,龙飞出。横翠嶂,泉霏滴。想黄旗临幸,海涯生色。铭勒诗碑依旧在,相传轶事稽翔实。溯六陵惨史自偏安,殊堪惜!”

这是温岭松门诗人江昭民所作的词《满江红·龙门海岛古迹》,所写的是松门镇白岩村(2018年8月,原塘礁村、白岩村合并为白岩村)塘礁摩崖相关史事。

知道原塘礁村之名,是因为张直生先生编的《温岭文物简志》书中,收录了“塘礁摩崖”,文称:“明。在龙门乡塘礁村龙王庙。摩崖高1.3米,宽0.8米,行楷书。诗为:‘千丈岩空龙已飞,至今瀑布傍云霏。康王曾此祈潮助,遗迹传闻在石矶。’落款为‘钦差分守浙江参将□伯□山人□题,松门卫掌印指挥程衢□政□□绍□,戴潮勒石。’”张直生撰写这段文字时,塘礁村还属于龙门乡,未并入松门镇。

笔者早就读到过这段记载,近年还有幸两次实地探访塘礁摩崖,一次在6年前,一次就在半个月前。

龙王堂山龙王宫

2018年4月第一次实地探访时,几位村民告知想要看到塘礁摩崖,得进入村南靠海的一处船厂,即浙江振兴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厂区,沿着一条上山的小路到达龙王宫——“那摩崖就在庙里”。

这个船厂规模不小,厂区内处处可见橙黄色的龙门吊,还有大大小小修造中的钢质渔轮。边走边问,终于找到通往龙王宫的那条海边山道。山路较平缓,路边靠海的山坡上,金樱子的白花正盛开。

龙王宫所在的这座山,叫龙王堂山,《温岭县地名志》记载,它是龙门岛的主峰,最高点海拔202.9米。

龙王宫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庙,只有3间屋面,隐藏于龙王堂山的“楼檐下”。

只见悬崖绝壁下部,似乎被掏空了一部分,因此凹了进去,怪不得称之为“楼檐下”。小庙前,似乎准备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庙,已经建了个基础,但未见人在继续施工。上月26日笔者再次探访塘礁摩崖,依然要经过这家公司的厂区。到达“楼檐下”时,发现新庙早已建好,原来的小庙依然保存,小庙里的神像等都未改变,仔细看了下,令旗上写的是“护国龙王”四字。

《温岭县地名志》记载,“(龙王山头)其南侧半山腰间有绝壁,高数十丈,遇雨有瀑布自壁顶下,蔚为壮观”。但笔者此次和6年前一样,都没机会看到壮观的瀑布,只有点点滴滴的水从崖上散落下来。

“惟德动天龙之为民昭昭也,其功在水神之格思洋洋乎”,横批“河清海晏”,这是龙王宫门口的楹联。

塘礁摩崖明人留

塘礁摩崖就在鳌鱼观音神像后面的岩壁上。不过,上边的落款文字,与《温岭文物简志》所记载的有些微差异,实地所见的落款内容为:“钦差分守浙江参将军川虎山艾升题,松门卫掌印指挥程衢将军玟□□□□□,戴潮勒石。”“玟”下五六个字看不清,其中“衢”字,也可能有误。

笔者曾查了清《嘉庆太平县志》,其卷二《松门山》一条称:“县东南五十里海中。王羲之《游四郡记》:‘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屿,岛上皆生松。’《读史方舆纪要》云:‘在里港之外,两山相对如门,舟行其间,山上皆长古松。’据此,乃海中山。今皆以卫城北寨基山当之。宋建炎四年四月,高宗温州还,御舟遇风泊山下。经圆岩潜济潭祀龙神,赐庙额,玉音亲书,勒岩上,在龙王堂,亦城东海山也……国朝闻国政题崖:‘千丈崖空龙已飞,至今瀑布下云霏。康王曾此祈潮助,遗迹传闻在石矶。’”

如果按清《嘉庆太平县志》此处的记载,则塘礁摩崖这首诗,是清人闻国政所作,文字也与塘礁摩崖有两个字的差异(“千丈崖空”与“千丈岩空”,“下云霏”与“傍云霏”),而《嘉庆太平县志》卷九记载的明代松门卫指挥名单中,又有“闻国政”之名,闻国政是明松门卫指挥。也许,这是张直生将塘礁摩崖定为明代的原因吧。不过,笔者也看到,也有一些文章认为塘礁摩崖是清代的。是明是清,看来要从“钦差分守浙江参将军川虎山艾升题”这一落款中找答案了。

塘礁摩崖是明代还是清代的?2018年探访归来后,笔者就在思考如何找到答案,结果得到答案竟不费一点功夫。百度了一下“艾升”,即看到网上一条2010年发布的《招宝山一处摩崖石刻墓碑可能是抗倭名将艾升手迹》报道,文称:有网友发现,在镇海招宝山发现了“明文武世家艾公之墓”摩崖石刻墓碑。镇海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随即对 其进行了考证,认为这很可能是明代抗倭名将艾升的手迹。

报道称,这块墓碑在招宝山登云坊东侧山崖的岩壁上,长3米,高0.7米,碑文从右向左排列:“明文武世家艾公之墓”,落款“孙升勒石”。大字每字高22厘米,宽18厘米,楷体,雄壮遒劲,古朴秀美。

报道中还说,据民国《镇海县志》载,艾氏一族世系排名:“一世艾敬,字肃之,定海卫指挥;二世艾震,世袭定海卫指挥;三世艾春,字德元,世袭定海卫指挥;四世艾升,字虎山,世袭定海卫指挥,官至昌国参将;五世艾逢时,世袭定海卫指挥。”

根据这一线索,笔者继续查找资料,发现这一发现已载入《浙江文物年鉴2011》。关于艾升的生平,1994年版《镇海县志》有如下记载:“艾升(?—1595)字虎山,县人。世袭定海卫指挥。明嘉靖年间任备倭把总,与倭寇交锋于长白港,杀敌62人,并沉敌船两艘。万历元年(1573)升任昌国参将。次年,击寇于浪冈山,斩贼29名,俘18人,救出被虏乡民49人。时与指挥李诚立并称海上御倭名将。未几,被谗发配边关效力,二十三年(1595)死于戍所。”

文武全才闻国政

清《嘉庆太平县志》上所记的塘礁摩崖诗作者松门卫指挥闻国政,因为他生活时间正当明清易代前后,他本来是明代松门卫指挥,后明代易代,又成了清人了。

据温岭市泽国镇夹屿村池头林闻氏所藏的1999年所修八修《闻氏宗谱》记载,“闻氏先世居杭,有讳见者,宋咸平朝进士,翰林院大学士,其孙泰凌,登徽宗进士,累官至黄州知府、翰林学士、中书侍郎,解组至台,游历黄邑(黄岩),隐处于夹屿”。

闻国政,在《闻氏宗谱》中有记载,是闻氏第十六世。谱中记载:“荒行五府君讳国政,字荫尧,号赞皇。生于明万历丁未年九月二十一日午时,卒于清康熙己巳年九月二十五日未时,洪五公长子,配五都乌沙浦朱氏,生于明万历乙巳年二月初二日,卒于清顺治丙戌年二月初二日未时。生一子,秉谦。合葬于松门下琴山北之原。公有文武全才,博通古今,书法中乎蝌蚪,笔势走如龙蛇,年逾弱冠,考入台州府太平县儒学生员,随经乡试中式副榜第二名,例应承袭父职,将情呈报本道转详巡按御史乔奏准,袭职本卫指挥使,崇祯十年七月到任视事,至明亡解职。”

据此,闻国政的生卒年为1607年—1689年,崇祯十年即1637年起任松门卫指挥使。

谱载,闻国政还有个弟弟叫闻必政。

太平(温岭)林丙恭曾编太平(温岭)历代文学作品集《太平集》,在《〈太平集〉凡例》中,他写道:“清代文学家,先哲皆艳称闻赞皇国政、江白下左,但其文流传者仅寥寥数篇,无由窥见其真蕴。”

可见闻国政的诗文很少流传下来。

现在所能看到的闻国政诗,在《淋头潘氏宗谱》卷之二十五,还有一首和《玉峰仙子乩赠玉节公六旬诗》的和诗,原诗为:“属余捉笔草华章,转取闲居赋半行。安乐人生谁得似,一堂稚齿拥霞觞。”闻国政的和诗为:“归去来兮谢建章,逍遥云壑伴仙行。重开花甲霞光满,何必桃源好泛觞。”

但是,据前文可知,艾升去世时,闻国政尚未出生,则此塘礁摩崖石刻诗作者绝不会是闻国政,那么,此诗作者是艾升本人还是另有其人?只能暂时存疑,留待继续考证。

2024-09-10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9842.html 1 3 漫话温岭塘礁摩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