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李 平
12月24日,走进陈福智的办公室,他正埋头整理温岭市“船证不符、船图不符”渔船专项整治工作(以下简称“‘两不符’整治”)的纸质台账,此时,他身边的档案柜已经被20多本厚厚的台账册塞满,“还有四本的台账要在元旦前整理完”。
在过去三年“两不符”渔船专项整治中,陈福智,这位在渔船检验一线坚守了三十多年的验船师,凭借对渔检工作的深刻认知与丰富经验,以及对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创造性地提出了多项整治措施和办法,攻克了“两不符”整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贡献出宝贵的“台州智慧”和“台州经验”,提升了温岭乃至台州市渔船整治效率。
敢为也善为
为全省整治工作贡献经验
渔船“两不符”是近几年影响我省国内海洋渔业船舶本质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2022年3月,浙江省涉海涉渔专委办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渔船“两不符”整治,目标到2024年底,实现实船与证书、图纸相符。
为消除隐患,进一步规范管理,全省各级渔船检验队伍以“安全至上、尊重历史、担当有为、构建长效”为原则,稳妥推进核查整治任务。
温岭作为渔业大市,涉及整治渔船数量众多。经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2022年和2023年,温岭辖区内“两不符”渔船数量达1457艘,占据台州任务量的60%以上。
要将存在多年的历史大包袱,在三年内整治解决,存在畏难情绪是人之常情,而处于整治工作一线的陈福智却偏偏不服输。“专项整治具有深远的意义,既有过往惨痛的事故教训在前,也是我们验船师职责的使命所在,更是确保渔船安全生产的底线。我们不能因为任务艰巨就退缩。”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并确保整治工作流程清晰、结果透明,公平公正,陈福智认真研读整治渔船的处置流程和政策规定,深入渔区认真倾听渔民心声,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的基础上,细化工作措施,积极组织会商,“一船一策”地为问题渔船给出精准的认定和合理的处置意见,规范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其中,在面对型宽不符的渔船是否为“套牌”渔船的处置争议时,陈福智更是展现了基层渔检验船师敢担当、善作为的风范。
“基于渔船型宽是后期无法改变的情况,此前对于实船型宽与证书不符的渔船多数被认定‘套牌’,然而一部分渔船只是建造时改了型宽尺寸,属于‘擅自变更渔船主尺度’。两者的违法性质不同,处罚程度也相当悬殊。”为确保每艘渔船都能得到公正处理,陈福智细致研究相关政策文件,积极与省、市涉海涉渔专委办进行沟通协调、反馈意见和建议,同时大胆创新地提出通过实船佐证材料证明渔船无套建的处置思路,设计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成功探索出一套针对型宽不符的渔船行之有效的整治方案。
2023年10月,陈福智代表温岭渔业船舶检验站在全省会议上分享工作经验。此后,陈福智更是多次收到省内其他兄弟单位的邀请函,请求他前往当地指导和支援渔船“两不符”整治工作,在他的办公室内,还有一面来自异地渔民的致谢锦旗。
是“卷王”也是“航标灯”
引领团队不断提升
三年来,面对涉及大量台账和紧迫时间要求的整治任务,陈福智表现出了非凡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主动加班,用辛勤的汗水弥补时间的不足,他的办公室常常深夜仍灯火通明。
“所有整治渔船审图工作全部在省里的三级电子审图系统内完成,每艘十几份整治台账清单文件都需要扫描上传。整治期间,我加班了一年半。”陈福智说,“两不符”整治关乎渔民的切身利益,是大部分问题渔船通过整改恢复“合法身份”的重要机会,进而保障渔船在后续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因此,每一份问题渔船的整治资料和每一项数据都要准确无误。
在陈福智和温岭渔船验船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16日东海全面开渔前,温岭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县级“两不符”渔船的整治工作,任务体量位居全省前三。
在整治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陈福智仍不忘利用业余时间精进技能,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在今年9月,陈福智参加了台州市首届渔船检验职业技能竞赛,全场28位参赛者中他是年龄最大的。他凭借卓越的表现,荣获个人一等奖,并带领团队拿下团体二等奖,被授予台州市渔船检验技术标兵的荣誉称号。在随后的浙江省首届船舶检验技能竞赛上,陈福智再获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
为了更好地应战技能大赛,在今年7月份,陈福智不仅自己报名了国家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更是鼓励站里青年验船师一同报考。
“在站里大张旗鼓地说考试,我其实是想让自己更能沉下心来看书,准备技能大赛,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经验能力不只工作年限久,还有实打实的竞赛和证书可以证明。”陈福智坦言,向同事说出自己报名考试的事情之前,他也有过考试通不过的担心,但历来不服输的性子,还是选择了自加压力。
陈福智这一举动,虽被站内同事们笑称为“搞内卷”,但还是跟着一起报名考试。今年11月,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成绩公布,在整体一次性通过率不足50%的情况下,“卷王”陈福智和两名青年同事成功取得该项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