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风华 乡村蝶变

——路桥“商都乡韵”美丽乡村带场景扫描

台传媒记者朱小兵

近日,漫步路桥区新桥镇“初心之路”,虽是冬季,依然有“花气春浓薰锦旆、柳丝风软拂青骢”的韵味。

这是路桥区“商都乡韵”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带的一个剪影。从卫星遥感图俯瞰,它从新桥镇金良社区到横街镇云湖村,覆盖新桥、横街2个镇,包括金良社区、天赐湖村等10个村(社区),全长约13.7公里,犹如一条金色腰带,将路桥中南部区域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相连。

在大力推进和美乡村、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当地统一规划,串珠成链,连接成片,这条美丽乡村带正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路桥展示“千万工程”的一张“金名片”。

因地制宜

优化人居环境

走进横街镇天赐湖村,隋唐沉船遗址景观建设映入眼帘……天赐湖村在2018年由原洋宅西村和湖头村合并而来,两村合并后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总投入900多万元打造了一个鲜花主题“微度假”旅游样板村。2019年12月中旬,天赐湖村被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在新桥镇天恒水岸小区附近,新桥浦流淌而过,周边绿植、草坪和河岸游步道工程已施工完毕,未来这里将是一个便利群众休憩的好场所。

“这条美丽乡村带名字的由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路桥基于深厚的商贸基础和优良的市场环境,真正坐稳了‘商都’称号。进入新时代后,‘商都’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路桥美丽乡村建设也要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新桥镇宣传委员郑娴说,“宜居才能宜业,优化人居环境是关键。”

近年来,新桥镇在环境整治的同时启动美丽乡村提升工程,其中田际村、长泾村、前七份村项目计划投资1330万元,突出节点打造,建设了牧夫文化公园、乡趣荷塘等,营造村庄特色;投资400余万元开展金大田内河、康家里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华章村注重村庄风貌景观的协调与管控,打造“白墙灰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整洁优美江南村景……

融合发展

做强美丽经济

在新桥镇桥头叶村有一块占地370亩的土地,这是市农科院的试验基地。“我具体负责耕种和管理。”新桥镇种粮大户蔡斌斌介绍,我们引入智慧管理系统与田间智能化设备,对农作物水肥一体化进行全方位把控。

现代农业与高科技密不可分。

在横街镇云湖村“未来农场”智能大棚内,农民们正在管护草莓苗。“这是一号大棚,我们通过智能设备对温室内的植物进行精准管理。”智慧大棚负责人吴永斌说。

当农业、文化与旅游互相碰撞,“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便由此产生,乡村美丽经济愈发活跃。

“造境+文旅”,让横街镇上林村的天空餐厅魅力初显。该村邀请了中国美院团队驻村设计,谋划出“天空餐厅”等一批项目,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20余人。

新桥镇则通过市场化思路推动“村集体、农民、业主”利益链深度联结,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升级版”。

11月23日,2024“和美乡村文明跑”暨新桥镇青年田园马拉松鸣枪开跑,选手们在6公里的路程中集中领略这座省级田园综合体的魅力。

在沚上花辰度假村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抢抓施工进度。“预计春节后试营业。”盛夏花辰(台州)旅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国元介绍,该项目以新中式为主要建筑风格,将十几间废弃农房改造提升为智能化房间,还将建设一个乡村无边泳池。

共建共享

办好民生实事

12月12日中午时分,在新桥镇华章村邻里中心一楼的镇老年助餐中心,华章村村民章礼桂自己到助餐中心拿餐。“我90岁了,来这里吃饭或者拿回家吃,享受相关补贴后一餐只需要1块钱。”

“我们创新实施‘中央厨房+助餐点+送餐入户’助餐模式,自2023年11月开始,每天服务高龄、独居等各类老人200余人,累计送餐单数达7万人次,堂食1.6万人次。”该镇老年助餐中心负责人潘军林说。

路桥区青少年宫新桥分宫的定位是大自然中的青少年宫。“我们平时除了开设美术、体育等日常课程外,还经常举办户外研学、木工坊等活动,很受小朋友及家长的欢迎。”工作人员沈宁静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新桥和横街,当地深入开展普惠性文化服务供给、老幼共融阵地建设等一系列可感可及的实事,探索公共服务新路径。

“宝宝们,晚上睡前要做什么呢?”“洗脸!”“刷牙!”……在横街镇天赐湖村康宝托育驿站里,老师与孩子们问答互动,气氛活跃。作为市首批正式启用的村级托育驿站,该站不但有各类适合3周岁以下宝宝的玩具,还有专业的育婴师、儿童保健科医生为父母讲解科学育儿知识。

2024-12-31 ——路桥“商都乡韵”美丽乡村带场景扫描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8348.html 1 3 沃野风华 乡村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