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孩与台州文物的不解情缘

蒋艾琳:让文物会“说话”

图为蒋艾琳正在讲解。

台传媒记者罗靓城文/摄

【青春故事】

“我们在永宁江流域两岸发现了很多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这一件石锛就是在黄岩境内发现的。”日前,在黄岩博物馆的历史展厅,蒋艾琳正耐心地为游客介绍。

蒋艾琳是成都人,毕业后因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了台州。大学主修新闻专业的她,毕业后进入电视台成为一名编导。电视台的工作让她走遍黄岩的各个角落,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2016年,机缘巧合,蒋艾琳通过应聘考入了黄岩博物馆。“那时候黄岩博物馆新馆在装修,我一开始是在老馆工作。老馆更像是一个库房,文物并未对外展出,讲解员的工作无用武之地。”蒋艾琳说。当时,新馆装修正进行到上墙文字校对阶段,蒋艾琳每天研读这些内容,并将其与相关文物对应起来。“看似简单却挑战巨大,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掌握大量知识并且不出错,实属不易。”蒋艾琳回忆道,但就是那段时光给她的讲解打下了基础。

谈及讲解中记忆犹新的事情,蒋艾琳回忆起开馆当天的一幕。一位老人指着一幅字画问她:“小姑娘,你知道这幅字写的是什么内容?是谁写的吗?”她回答了字画的内容,并说出了作者喻长霖。游客又问:“喻长霖是谁?”当时对喻长霖一无所知的她顿时愣住,老先生笑着说,讲解员不能只讲表面,文物背后的内容才是关键。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

在早期讲解中,她最怕游客提问,生怕答不上来或答错。每次讲解后,她都会疯狂地搜索资料并向人请教,“那段时间,老馆长都快被我问烦了。”

方言也是她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作为成都人,台州方言让她犯难。讲解过程中,当地老人用方言放慢语速询问她,她则“竖起耳朵”努力分辨,连猜带蒙,甚至还要借助肢体语言来回答。

谈及讲解的秘诀,蒋艾琳认为是看书、听讲座和与同行交流。“文物对观众来说可能只是几大类,但对讲解员来说却分得很细,讲解员需了解所有器物类型、特点,以及年代特征和历史背景。”蒋艾琳说。黄岩博物馆新馆开馆7年来,她遇到过许多观众的提问,对于不能及时解答的问题她都会记录下来,查询、讨论后,再向相关领域专家求证。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物知识。

在蒋艾琳看来,每次讲解都颇为难忘,她喜欢与游客讨论展品和历史,这让她不断成长。她也会根据不同群体切换讲解模式。对小朋友,她会讲得生动有趣,从日常生活入手,告诉他们古代小朋友的饮食、穿着和节日活动等。对老人,则带他们追忆历史,让他们在沙盘上寻找旧居,回忆家中老物件。她还接待过许多外地游客和外宾,其中一些外宾团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德国年轻人,对中国历史如数家珍,尤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特意来黄岩博物馆参观赵伯澐墓出土的宋服。”蒋艾琳说。

2019年,蒋艾琳成为该馆宣教部主任。相比讲解员工作,她更注重新人培养,根据新人的长处和技能分配任务,让她们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效能。全馆讲解、活动接待、文物进校园、志愿者管理等工作,常常让她节假日也忙碌不停。

“在进入黄岩博物馆之前,我从未走进过博物馆,对文物毫无兴趣。但了解文物后,我爱上了这份工作。”蒋艾琳说。大多数游客隔着玻璃与文物相见,展签仅提供基本信息,而文物背后的故事、经历和历史背景,需要讲解员传达,讲解员要成为文物的“嘴替”。她深知,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在博物馆里,蒋艾琳用声音搭建起观众与文物之间的桥梁,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她也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与使命。

【青年说】

在蒋艾琳眼中,台州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是一座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山海水城。这里有万年上山,有千年宋韵,既有诗情画意的江南风雅,又有百工竞巧的匠心独运。此外,美食更是台州的一大特色。台州菜鲜甜独特,海鲜新鲜肥美,其他特色美食也风味十足,这些都让她这位成都辣妹子对“鲜甜”有了深刻体会。

2025-02-02 成都女孩与台州文物的不解情缘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20662.html 1 3 蒋艾琳:让文物会“说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