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彩了!台州各地花式闹元宵

“百场文艺闹新春”迎来华彩终章

由陈建伟制作的巨型仙居花灯

大田板龙巡游

图片由玉环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图片来自“天台文旅”公众号

毛兔灯非遗展览活动

台传媒记者诸葛晨晨/文

杨 辉/摄

乙巳蛇年的第一轮圆月升起,2025台州“百场文艺闹新春”活动也迎来了璀璨高潮。台州大地披上节庆的盛装,以一场场融合传统韵味与现代风尚的活动,让市民和游客们共赴了一场饱含年味的文化盛宴。

多彩活动齐登场

灯火阑珊处,元宵佳节至。不少台州人选择与亲友结伴出门,共赏明月、观灯猜谜,为辞旧迎新酝酿美好开端。

今年元宵节,台州“家门口”的文化场馆成为热门去处。

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上午,记者来到了仙居县图书馆。一群小朋友正围着仙居剪纸艺人张伟萍制作喜庆的窗花作品。在这里,市民们能亲身体验仙居花灯和稻草画的制作过程,并参观仙居花灯节展览。“今年年初,仙居县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为了回馈广大读者,我们以书香为底色,将馆藏资源、非遗技艺与节庆民俗巧妙相融,奉上一场兼具书香底蕴与节庆氛围的元宵盛会。”仙居县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在台州各地文化场馆组织的元宵主题活动中,猜灯谜、手工制作花灯、元宵祈福等传统趣味活动轮番亮相,许多地方还提供糟羹、山粉糊、汤圆等台州元宵节特色美食,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

台州的多条老街也成了“人气担当”。临海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椒江的章安老街和葭沚老街、路桥十里长街、天台赭溪老街等,整合优质文旅资源,集结成一场场有声有色的庆元宵活动嘉年华。

正月十四闹元宵是临海的特色。2月11日,台州府城景区开启了府城元宵嘉年华。

夜幕降临,府城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市民群众在大田板龙巡游、细吹亭、戚家军、黄沙狮子表演等民俗活动,以及灯谜会、花灯秀、国潮市集等潮流活动中,尽情感受浓浓的年味。

不少市民身着汉服,手提灯笼,感受了一次“古今穿越”。汉服爱好者小郑特地约上好友,在古城留下了一组组氛围感大片。“穿着传统服饰过传统节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她说。

正月十五元宵夜,路桥十里长街满是欢喜的年味场景。整条街区华灯璀璨、人潮涌动。现场不仅有传统的民俗表演、非遗展示,还有花船演绎等沉浸式演出,将传统和现代完美融合。全场瞩目的焦点,是盒子灯表演:硕大的盒子灯高悬半空,随着引线的点燃,花灯一层层燃放展开,整个过程惊喜连连。

同一片夜空下,椒江的章安老街和葭沚老街,纷纷上演民俗活动、非遗技艺展示等拿手好戏,天台赭溪老街更是化为“火树银花不夜天”,点亮了节日的夜晚。

古街元宵游,市民游客除了和花灯秀、特色活动“撞个满怀”,还会被酷炫的AR科技“惊掉下巴”,各种可以参与演绎、互动、品味的新体验让游客沉浸其中。

璀璨光影话传承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正月十四至十五间,台州各地“上架”元宵灯会,市民们游走在璀璨灯海中,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

千千万万盏花灯背后,不仅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也展现了花灯技艺和工匠智慧。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仙居花灯是台州花灯艺术品的“顶流”。灯身无骨,灯面图案全由刀凿针刺成孔,制作极其费时,但又极其精致。仙居花灯作为仙居对外交往的亮丽名片,在世界舞台闪耀东方韵味。

每逢元宵节,仙居县就将花灯竞彩的年俗发扬光大。今年,仙居花灯节、2025仙居千年非遗花灯会,更是奉上一场场传统花灯艺术盛宴。

特别是仙居花灯节,集合了方荷玉、余月华、陈建伟等多位仙居花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在这些绚丽多姿的灯彩中,还有不少是登上蛇年春晚等重大场合的花灯“同款”,让观众能近距离感受其刀凿针刺、灯身无骨的技艺特点。

在仙居花灯节展览现场,展厅中伫立的一盏巨型花灯,高达1.2米,是由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陈建伟花了半年多时间创作而成。他介绍,花灯结合花篮灯、魁头灯两种灯型,由100多个灯片组成,上面针刺了和合二仙、鲤鱼跃龙门、桂花等数十个纹样,整个花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生动的艺术气息。

此外,方荷玉、余月华分别设计制作的两盏大型古亭灯,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掏出手机拍照打卡。

由余月华创作的灯组《花灯梦·非遗梦》,上面装饰了多盏样式不同、花纹繁复的花灯,作者还创新设计了灯架,让灯组以走马灯的形式呈现,更突出流光溢彩、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据悉,这盏匠心独运的灯组历经一年多才完成,曾获得浙江省首届工艺美术创新创意设计作品展传统组金奖。“希望通过这盏花灯,传达出对新的一年顺顺利利、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余月华说。

为了重拾人们儿时的花灯记忆,台州府城特别策划了一场毛兔灯非遗展览活动。

展览还设置体验环节,市民们在手艺人蔡阳松的指导下,依照传统工艺制作出一盏盏栩栩如生的毛兔灯。华灯初上,孩子们拉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毛兔灯,在古街上欢快奔跑,那通体透亮的毛兔灯成为夜色中最温馨的风景线。

多彩民俗迎佳节

首个“非遗版”春节遇到山海台州,会如何擦出火花?乡村民俗无疑是年俗文化盛宴中的一道“硬菜”。元宵节前后,全市涌现多场巡游活动——临海的大石车灯戏、玉环的坎门花龙和泥鳅龙舞、天台的状元游街和迎财神、仙居的九狮图和安山板凳龙、三门的亭旁板龙等,让每位观众都能深刻感受到台州民俗的红火热烈与绚丽多彩。

2月10日至11日,2025元宵主题活动在天台赭溪老街热闹开演。活动以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传统民俗、民间歌舞等融入群众生活。伴随着锣鼓队鸣锣开道,“状元游街”的队伍缓缓向市民走来,文武状元骑着高头大马,还有彩旗飘扬、舞狮舞龙等,都是天台民间喜庆必上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围观,一睹这传承了两百多年历史的文化盛景。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值此佳节,台州各地也紧锣密鼓地策划了一系列非遗民俗展演活动,让市民游客可实地领略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独特魅力。

正月十四下午,仙居县图书馆上演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九狮图表演。在欢快热烈的鼓声中,九只大小各异的狮子凌空起舞,令人目不暇接。

神秘的表演绝技令观众惊叹不已。现场,九个金狮被装饰在高达3.8米的操作架上,由幕后的十多位女性拉动数条长长的纤绳操控舞狮动作。九狮图也被称为“线狮”,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这项传统狮子舞主要活跃于仙居朱溪镇朱溪村一带,该村的朱三福、朱天何是九狮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师徒俩不仅掌握了九狮图的表演技艺,还致力于操作架的制作与改进。

朱天何告诉记者:“‘节日到,九狮跳’。九狮图是我们仙居的文化瑰宝,希望通过这次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艺术。”

正月十五傍晚,仙居县溪港乡安山村的板凳龙巡游迎来了新春的压轴表演——“下灯仪式”。现场,板凳龙手艺人吕汝强高举龙珠走在前列,带领这条巨龙前行。舞龙队的成员们扛着栩栩如生的板凳龙在村子里穿梭绕行,长龙应和着鼓点翻腾盘旋,场面十分壮观。

溪港乡文化指导员吕前展介绍,今年,吕汝强制作的板凳龙通体全长360多米,需要400多位村民参与舞龙。“板凳龙新春巡游会贯穿整个春节,一般在元宵节完成下灯仪式。仪式结束后,村民会争抢龙头的胡须,寓意年年有好兆头。”

吕前展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安山村开展了8场板凳龙巡游,走村入巷为村民送去新春的祝福,乡里还开展了现场直播,每场都吸引了线上观众4000至5000人次。“这一传统习俗也成为溪港乡文旅宣传的一大特色。春节期间,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板凳龙。”吕前展说。

2025-02-13 太精彩了!台州各地花式闹元宵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21346.html 1 3 “百场文艺闹新春”迎来华彩终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