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煜
油脂作为烹饪时必不可少的原料,不仅是菜肴美味的关键,更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但长期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增加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根据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平均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43.2克,大大超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成年人每日烹调油摄入量25-30克。所以控制吃油、节约用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少油更健康”作为今年全民营养周传播主题的一部分,更体现出减少烹调油用量的迫切。想要合理用油、健康吃油,科学选择烹调油尤为重要。大家在选购烹调油时可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根据不同烹饪需求选择合适的烹调油。一般而言,烹调油的耐热性与饱和程度有关。通俗讲,就是烹调油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越高耐热性越差。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就不适于拿来煎炸,更适合炖、煮、炒。如果需要油炸或爆炒,建议使用饱和度高的棕榈油、椰子油等。
第二,烹调油的多样化选择有利于营养平衡,建议采购烹调油时适当调换品种。不同烹调油所含脂肪酸种类是不同的,如果长时间只吃一种食用油,脂肪酸的摄入就会单一。因此,建议大家定期更换不同品种的食用油搭配起来吃。
第三,优先选择植物性食用油作为日常烹饪用油。动物性食用油大多属于高饱和脂肪酸类,而植物性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部分替代饱和脂肪酸摄入,已被证实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建议更多地选择植物性食用油作为我们的日常烹饪用油。
生活中还有以下小技巧可以帮助大家减少食用油的摄入:
练习和学会估量油的多少,可以使用带刻度的油瓶、油壶等器具,要做到“用油有数”、量化用油;少吃膨化加工零食和油炸食品,如薯条、炸鸡等;多使用轻盐少油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等,少使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式;动物油脂富含饱和脂肪酸,日常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脂肪摄入量的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