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汇平,一位人生极为精彩的老人。他是国家二级乒乓球裁判员、国家二级围棋裁判员,多次担任台州市围棋比赛裁判长;他能写一手好诗、一手好字,20世纪80年代初,他与友人共同发起成立椒江书法协会、诗词协会、棋类协会等,并当了16年椒江区棋类协会会长。
更令人称奇的是,周汇平这些能文能武的技艺,全都是他自学所得。“感觉年轻时候都在学东西,感兴趣的都想学,学一门就想把这一门学好。”
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十几岁时,我开始自学书法。”周汇平出生于1945年,他天资聪颖,又毅力非常,早年就对书法情有独钟。没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他自己对着字帖,一笔笔、一划划,平仄转折间掌握了书法的意趣。
周汇平楷书初学欧阳询《九成宫》《皇甫君碑》、柳公权《金刚经》,后学赵孟頫。小楷初学《灵飞经》《乐毅论》,再学赵孟頫,再后学文征明。行书初学王羲之《兰亭》《圣教序》,再学赵孟頫《洛神赋》,再学近代名家沈尹默、邓散木。草书从王羲之《十七帖》入手,再学孙过庭《书谱》,再学怀素、张旭、黄庭坚、祝允明等名家。由此,周汇平不但继承了各大家的传统,还兼具流畅唯美与明快潇洒的风格。
之所以想到要学书法,与周汇平少年时的经历有关。
“我16岁那年,听一个亲戚说,有个地方的铁路局在招工,待遇还不错。于是我过去做了几个月的帮工。”周汇平说,就在他以为可以转正的时候,政策变化,在当时的四五个青年帮工里,单位只留下了一位会写毛笔字的,他无奈失业回家。
这件事对周汇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字写好成了他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回到椒江后,他开始练习毛笔字。
“我读小学的时候都用毛笔写字、抄书,所以有点基础,学起书法来也不太难。”周汇平回忆起当时学书法的经历,他告诉记者,大部分时候他找字帖临摹,用废纸练习。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萌发了学习中国古代诗词的念头。
自学诗词,编写《诗词格律》
“我练习书法的字帖,里面写的都是古代的文章,刚开始我很难搞懂。临摹多了我就想要看懂字帖所写的古文是什么意思,那就自学古诗词吧。”周汇平说,他学习古诗词其实并没有什么窍门,“我就是大量背诗,在反复背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诗词的格律和各种创作手法。”
先是学会读诗,再是学会作诗。“千年干老作龙鳞,虬臂横空更有神。阅遍游人唯缺我,今朝合影始相亲。”是周汇平所写《黄山迎客松》;“一笑君王耳目新,长生殿里感情真?华清池水今犹在,怎洗娥眉满面尘。”是周汇平所写《华清池》;“姚黄魏紫誉天涯,日暖中州柳正斜。我是江南寻句客,风流来逐洛阳花。”是周汇平所写《洛阳牡丹园》……他将生活中的一桩桩、一件件用诗词的方式记录下来,透过周汇平的诗句,一幕幕风光大轴在眼前徐徐拉开。
“没有古诗词老师的指导,刚开始我不懂,但是兴趣让我坚持下来了。后来一位老师傅跟我交流古诗词,他很惊讶,说,‘这个东西你自己竟然能搞懂?很多人专门学习过还是学不明白。’”周汇平骄傲地说。
周汇平还将他研究出来的古诗词格律写成了一本书,叫作《诗词格律》。
“所谓格律,就是作诗填词的规则。也就是讲究诗词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的规定。千百年来人们都习惯于这种规则,于是就成了一套严格的标准,这就是诗词的格律。”周汇平在《诗词格律》中写道,中国的传统诗词,是我国文学史的主流,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可以说是诗的历史,其作家之多,作品数量之大,历史之久远,可称世界第一。
把众多学员领入诗词之门
1999年,椒江区委老干部局准备开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椒江分校,急需招聘理论水平高、文化底蕴深厚、手头功夫过硬的书法、诗词教师。在有关部门和椒江书法、诗词学会一致推荐下,选中了周汇平。
诗词班是椒江区老年大学自己办的,没有现成的教材,周汇平便自编教材,精心设计了三个课程。第一个课程是系统地讲解先秦到清末著名诗人及他们的优秀作品。第二个课程是“阅读欣赏”,专门讲解题材一样的诗作,如田园专题、山水专题、送别专题、爱情专题、梅花专题、咏月专题等。第三个课程是“诗词创作”,周汇平用其自编的《诗词格律》作为教材,教学员如何作诗。周汇平希望通过三个课程的教学,把学员们领入诗词之门。
周汇平患有严重的哮喘,一旦感冒就会发作,太过劳累时也会发作,夜间发作时睡眠都受到严重影响,但他为了不耽误学员学习,仍然会坚持来校上课。就这样,周汇平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椒江老年大学带了一期又一期的学员,与学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靠着“抄书”来学围棋
与此同时,周汇平又迷上了围棋。
“那时候资料很少,不像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主要还是通过看围棋书来学。”周汇平说,刚开始,他先是找了一些最基础的书来看,然后发现有些知识点晦涩难记,他便通过抄书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抄书是周汇平学习的秘诀,虽然方式有点笨,但效果好,记得牢。“我把借来的书都抄起来,手工存档,花了大量时间。”周汇平说,围棋书中有大量的图片,他把这些图片也画下来,方便时时翻阅,“每抄写一本,我发现自己的围棋水平也会提高一点。”
周汇平的第一本围棋类书籍是《围棋规则》,花了几分钱买的;第二本书是《怎样下围棋》,向朋友借的。
培养出了许多围棋人才
“学会围棋之后,我在区体委的具体指导下,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棋类协会,当选为协会主席。同时我们还办起了儿童围棋班和儿童象棋班。由于经费有限,老师们不愿意来上课,我就自己当老师,带着孩子们学围棋。”周汇平说,孩子们的围棋水平上来以后,他带着孩子们到省里比赛,“当年椒江的围棋在省里还没有名气,我们去比赛的时候,旁边的队伍问我们‘淑江’是哪个地方,怎么没有听说过?我解释说我们是‘椒江’,不是‘淑江’。”
“我有三名学生荣获浙江省少儿围棋比赛年龄组第一名,多名学生获二至六名。获奖的次数多了,椒江的围棋队在省里打响了名气,大家后来都知道椒江了。”周汇平话语间满是自豪。
如今,周汇平早已退休,还不断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周汇平家门口,想要求学。
除了围棋,周汇平还会打乒乓球。让周汇平自豪的是,2004年,59岁的他参加了区里举办的全民运动会。作为年龄最大的乒乓球参赛者,在众多年轻的对手中取得了单打第六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记者 王琛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