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大溪中心小学 杨青青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让学生掌握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概念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分析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当分解概念要素,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辨中认识、理解、内化。
一、情理交融,感知概念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点决定了概念的学习,一般以相应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选取了学生很喜欢的“米小圈”和“姜小牙”,自编了一个“米小圈”和“姜小牙”的故事,让学生听一听,学生一下就被这句话吸引了,饶有兴趣地听我编的故事。
从生活经验入手,立足学生的起点,让学生感知周长的表征,对周长有初步的感知。其间,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一具体的生活实践进行初步的提炼和分析,探寻生活表象背后的数学原理,积累概念的感性经验,形成对新概念意义的直观认识。也可以引起学生探索周长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周长的课堂中。
二、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序地抽象建构概念
概念教学,应精准把握概念的本质与内涵,明晰概念的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要素的特点,进行多层次的引导,让学生经历概念的自主形成和建构过程,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概念。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上述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个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周长的概念。
第一,让两位学生用手摸一摸树叶的周长,其他学生观察他们在摸的时候是怎么摸的。让学生感知:树叶外围一周就是周长所在的线;不管从哪点出发,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绕,只要绕一周就是周长所在的线。
第二,让学生描一描数学书83页树叶、三角尺、钟面和一些多边形的周长。这样由物到形的过渡,有助于学生迁移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边线。
第三,用软米尺、绳子和直尺工具,测一测物体或图形的周长。通过学生测量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上述教学,从物体表面的一周边线到平面图形的一周边线,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逐渐丰满。教学中,笔者设计有层次的递进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物体表面一周”“平面图形一周”“边线长度”“封闭图形”等,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形成概念。
三、充分使用教材,整合教材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然而,再好的教材也无法兼顾地域、学生的差异。教师要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新知教学以“米小圈”和“姜小牙”跑步的比赛引入,学生学习周长的热情被点燃了。把教材和情境整合,课堂节奏更加紧凑,一气呵成让学生在练习时变得更加轻松。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互相支撑、交替前行,使学生更好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