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婷
数字革命方兴未艾,转型浪潮迭代涌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通过数字化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民生需求和政策效果。但数字化在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一些数字形式主义也悄然产生,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地方和条线将数字化作为展现政绩的“秀场”,局限于从无到有的突破,却忽视了从有到优的转变,往往侧重于数字平台建设,而对数字技术的管理和实际效果却缺乏足够关注。就涉及的领域来看,使用昂贵的数字化技术去解决不痛不痒甚至无中生有的问题,陷入“只开花不结果”的自娱自乐之中,造成大量资金、技术、人力浪费。
“政务上云”的初衷本是利用科学技术,简化基层工作,然而APP、小程序、微信群等各种平台遍地开花,“强制使用”“滥用排名”“扣分通报”……几十个政务软件被异化成基层干部的“考核工具”,既可能让基层工作跑偏了重点,也会逐渐消磨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为了迎合数字指标的要求,基层工作者难免会追求数据的“好看”,这种“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的“白忙活”,可能使政府在决策时失去客观科学的依据,影响改革创新。此外,当干部对于指标和数据的追求超过了实际问题和民生需求,本该更“有解”的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可能更“难解”,影响政府公信力。
对此,首先要引导摆正思想观念,把握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满意度,要摒弃个体机会主义、投机主义,进一步树牢正确政绩观。需加强数字化建设规划的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应用投放审核力度,保障应用符合基层实际需求。鼓励专家学者和科技社团参与,对可能出现的技术滥用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前瞻研判,从源头上规制数字形式主义现象。上级部门也要牵头加强对基层干部在数字化方面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干部运用和管理数字化应用平台的水平。及时对实际运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进行答疑解惑,畅通与技术层面的沟通以促进完善升级。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定期对现有情况分析研判,对功能雷同的平台进行整合,推动政务数字化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监管,畅通基层干部、百姓的意见渠道,通过各环节、各主体共同努力,规范数字化建设和运用,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可靠,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