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陈伟华
艺术家驻村、教授团队驻村、文创团队驻村……当下,我市艺术乡建正在火热进行中。它由“外援式”建设,向“内生式”发展演变,且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民艺术家。
以“艺”赋能乡村振兴
在温岭市横峰街道马鞍桥村文化礼堂的广场上,一支文艺队伍载歌载舞,把欢声笑语带到乡村。
这支“银发”文艺服务队,是横峰街道马鞍桥村的“夕阳红文艺团”,队员们有的擅长舞蹈、有的喜欢唱戏,还有的爱奏二胡等乐器。节目的创作和编排者,则是温岭市横峰文化站的陆汝兴。
陆汝兴擅长主胡、大提琴等乐器。在“夕阳红文艺团”组建初期,陆汝兴对队员们的特长进行了摸底调查,再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来创编节目。彼时,该村新的文化礼堂还未建成,活动都在简陋的旧文化礼堂进行,但大家乐在其中。陆汝兴率众队员,每周坚持排练。2021年,他还精心编排了一些情景剧,比如《小曲好唱口难开》,村民们都很喜欢。
马鞍桥村“夕阳红文艺团”现有队员20多人,他们不断给村民输送精神食粮、推动家乡产业发展,成为横峰街道的“明星团队”。除了参与本村的文艺演出,他们还经常到街道各村演出交流。
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陆汝兴见证着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见证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也见证着每一位“草根演员”的自我成长。
他潜心文艺创作多年,排演出大量接地气的原创节目。他创作了歌曲《红色的乐章》《横峰街道抗疫情之歌》《公筷公勺要铭记》,诗歌《镰刀铁锤颂》《梦乡情》《民兵也是兵》,越剧小戏《石塘骄子·郭文标》《安全宅家顶重要》《烽火硝烟》《居民物业一家亲》,快板《众志成城渡难关》《移风易俗新篇章》,小品《厚皮书记》《和谐川安·美丽华庭》,歌舞《文明横峰》等。其中《石塘骄子·郭文标》《梦乡情》和《居民物业一家亲》等作品,获省、市级多个奖项。
2022年,他多了一个新角色——马鞍桥村驻村文艺家。
“文艺家驻村,是温岭市文联近年推进艺术乡建‘八大行动’中的一大行动。该活动的举办,是为了促进文艺家深度参与艺术乡建,将更多高品质文艺服务送到基层。”陆汝兴说,在艺术乡建工作中,他要进一步发挥特长,担当文化使命,培养更多的基层文艺人才。
播下文化“种子”
越剧是黄岩乡村艺术文化基因的一个隽永符号,曲调婉转、优美动听。
黄岩区北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越音袅袅,外面的寒风抵挡不了村民的学戏热情。越剧授课老师章子清,来自黄岩区文化馆。
“在戏曲表演中,为了准确地把人物情感传递给观众,让他们产生共情,我们首先要了解剧本,同时要把握好人物基调。我们先通过学习模仿,掌握好基本功,再根据对人物的解读把握好表演尺度,展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气质。”章子清说。
章子清演绎花旦与闺门旦身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吸引越剧爱好者的眼球。随后,她又从唱腔、气息、指法、台步等方面进行了示范。
来现场学习的村民中,既有小孩子,也有老戏迷。“我平时就爱哼曲,但缺少指导,只是自娱自乐。现在跟着专业老师学,确实不一样了,我已经把上课时间都空出来了。”北城街道后庄村村民叶秋月说。
近年来,北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精准配送模式,联系专业老师送来系统培训,如王海音竹笛课、吴庆扬绘画课、王坚书法课等,并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成果展演和赛事。
“这是黄岩区‘文耕乡野’活动的一个缩影。黄岩区文艺名家工作室和文联下属协会,分别与乡镇(街道)结‘对子’,以‘文耕乡野’为载体,推动文艺资源下沉,开创‘活动平台共建,人才资源共用,文艺成果共享’的新局面。”黄岩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王野说。
绘就城乡同建新画卷
文艺家带头执笔,让乡村变成“艺术空间”。在艺术乡建的浪潮里,城乡同建是不断掀起的精彩浪花。
台州文联系统通过完善组织构架、开展文艺家驻村、开设乡村艺校等途径,持续为乡村培育文艺人才。
织密组织体系,推进乡镇文联组织建设。温岭市于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乡镇文联全覆盖的县级市,台州市于2021年全域实现乡镇(街道)文联组织全覆盖。因地制宜,细化基层文艺工作单元,结合乡村人才实际情况,设立戏剧小组等乡镇文联下属文艺组织,推动基层文艺工作向精细化和扁平化转变。
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提升基层人才扶持精准度。推进文艺家驻村机制,选拔一批与乡村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文艺人才,与乡村开展结对帮扶。分层级推进文艺家协会联系服务工作,组织市级文艺家协会重点结对市级艺术乡建示范村,县(市、区)级文艺家协会组建多支文艺小分队结对各乡镇文联,进驻各文艺特色村,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乡建指导。
打造乡村艺校,提升基层文艺培训的覆盖面。以县(市、区)文联为主体,定期开展面向乡村文艺爱好者、涵盖各文艺门类的基层文艺培训,建立温岭“乡村艺校”、黄岩“文耕乡野”、天台“文艺百师团”等乡村文艺培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