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张聆听
台传媒通讯员张馨苑
通过4年来的艰苦奋战,备受市民关注的临海伏龙大桥1月9日上午正式投入使用。
伏龙大桥北起临海大道张洋路口,沿临海大道向南至小两山山脚,总长度1910米,宽40米,最大跨径156米,双向六车道通行,设计车速60公里/时,总投资11亿元。
一头连着大洋,一头直达江南,是临海市区第六座跨灵江大桥。临海伏龙大桥不仅构成了一条连接两地的主通道,更串联起灵江两岸发展新区域,让当地收获满满交通红利和发展红利,为拥江发展增添澎湃动力。
建一座桥 爱一座城
这座桥,饱含着临海110多万人民群众的希冀,凝结着交通战线广大建设者1400天的汗水,承载着伏龙、两水片区几代人的梦想。当天,来自建设、监理单位的代表也来到了通车仪式的现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周康福激动地与工友们在现场拍照留念。
“今天,我来参加它的毕业典礼了!”周康福告诉记者,4年前,他与工友们来到临海灵江,为这座大桥的建设倾注心血和汗水。今天,他们踏上已经建成通车的大桥,除了激动,更多的是不舍。“见证了这座桥的从无到有,我对临海已有了别样的感情。”
有着同样感触的,还有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李亮。说起近4年来的施工经历,他眼眶微红,几乎要流下眼泪。他说,这座大桥四年建设期,正遇三年疫情。为了赶工期,许多工友顾不上父母孩子和妻子,舍小家,为大桥建设日夜加班。“我们亏欠了家里太多,今年一定要陪他们过一个完整的春节。”
作为全国最大体量“分离式双转铰”竖向转体桥梁工程,建设团队不仅克服了疫情影响,还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高效推进大桥建设。
大桥主墩位于水流湍急的灵江水域,最大水深达17米,且基础区域多为30度倾角斜岩面,导致浅埋区钢管桩插打困难。针对难题,建设团队采用“钢板桩+OC”双围堰施工法,不仅极大程度减小对围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还大幅提高施工质效,节约成本约800万元。灵江为IV级航道,为保障通航及降耗增效,主桥中跨采用“顶推法”施工,此项工艺节约工期约3个月,节约成本近380万元。
主桥索塔竖向转体是桥梁工程的重要节点,也是伏龙大桥难度系数最大的关键工序之一。建设团队首次采用全新的“分离式双转铰”施工工艺,有效提高安装精度,降低施工风险,为我国台风地区异型斜拉桥索塔竖向转体施工提供宝贵借鉴。
两岸飞“虹” “桥”见发展
一直以来,灵江是两水、伏龙区块和主城区融合发展的重要阻碍,随着临海城市向纵深发展,原有的过江通道已无法满足当地市民快速出行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伏龙大桥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伏龙村村民冯济勇告诉记者,以前,当地村民进城,全靠渡船过岸,要1个多小时。如今,两大板块凌波一跨只需几分钟,并且24小时免费通行,真是太方便了。
4年前,得知伏龙大桥即将开工建设,住在灵江边的余康宁决定用手机记录下大桥建设的全过程。从大桥主墩建设到最后合龙,他几乎没有错过每一个重要节点。
“从大桥开始建设到今天通车,我已拍了上千张照片。”余康宁说,很幸运能见证伏龙大桥建设的全过程,更记录下了这份美好。
临海市城发集团董事长陈强告诉记者,伏龙大桥通车后,临海灵湖到台金高速临海市区出入口将从25分钟缩短至7分钟,彻底打破江南方向进入主城区的交通“瓶颈”,方便灵江两岸数万群众出行。其次,大桥的通车,让体育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真正成为市区“15分钟公共服务圈”的核心,让熊出没小镇、灵湖对南岸居民变得触手可及。此外,伏龙大桥将加快对接沈海高速临海北出入口和台金高速临海市区出入口,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续写两岸繁荣。
“伏龙大桥是一座便民桥、一座惠民桥、一座富民桥!”临海市市长蔡建军说,伏龙大桥横跨灵江、贯通南北,将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拓宽城市纵深,改善投资环境,辐射带动灵江两岸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