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谷尚辉
3月22日下午6点半,椒江江南首府的周女士一回到小区,便将电动自行车停到充电区,拿出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确认顺利通电就回家去了。
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是周女士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小区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域,只要扫码就能充电。她说,扫一次码能一次性充6个小时,刚好可以满足充电需求。
2018年以来,台州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监管,市消安委办先后出台《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建设工作规范》和《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要求》,明确充停场所的建设标准。目前,全市建成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1.3万余处,充电口15.8万余个。
老小区的“无奈”
“老小区没规划集中充电区域,电动自行车主只能自己想办法。”谈起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家住椒江云西小区的陈先生说。平时,他要用电动自行车到附近菜场买菜。
据了解,云西小区建于1993年,面积共有12.2万平方米,是我市首个由政府投资实施综合改造的城市老旧小区。小区无论是在规划上,还是在配套设施上,跟居民的部分生活需求存在差距。
“一些住户和我一样,从家中拉线。有的则直接把电池拆下带回家充,小的电动自行车就搬上楼充电。”陈先生说,现在很多人都有电动自行车,小区没有充电桩,这样做实属无奈之举。
与云西小区一街之隔的云健小区,早几年就安装了智能充电桩。但是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该小区的充电桩已暂停使用。
该小区的充电桩位于小区出入口和小公园。小区保安表示,他到这边做保安以后,就没看到充电桩使用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暂停了,既然有充电桩,应该要尽量利用起来。”
“其实云西小区有充电桩,只是数量很少。”云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赛珍说,因为数量少,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充电桩的存在。他们已和相关部门协调,选址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她说,云健小区的充电桩是因为电费纠纷导致暂停使用,她正在协调此事。“其实按照小区人口,目前的老小区充电桩数量都很难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
改变习惯也需引导
近年来,台州推行了智能充电桩的建设,大多数高层小区都建有充电桩,实行集中充电。
针对居住出租房“旅馆式”管理的村、住宅小区,也按照实有人口居住密集程度、村居地域范围,合理布局智能充电桩数量。
李赛珍也表示,由于老小区没有专门的充电设施,很多市民不得不在家中或者楼道中拉线为电动车充电,这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不过根据我们观察,新建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使用率高,老小区的充电桩并没有得到充分使用。”李赛珍说,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新兴事物,也会使用智能手机扫码付款充电。但是年纪稍大的人就不太愿意花钱充电,因为多数充电桩充一次电需要1元钱,他们觉得家里的电费更便宜。
老小区建设时间早,底楼都建有配套自行车房,空间足够停放电动自行车。李赛珍说,很多人会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自行车房充电,觉得比较放心,不用担心电瓶被盗。“这些原因导致很难监管居民在自家充电的行为,真正要实现集中充电,不仅需要建设足够的充电设备,也需要引导市民,让他们逐渐改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