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刘振清 杨 鹏文/摄
温岭市大溪镇种粮大户、温岭桂英粮食专业合作社创办人余桂英,20多年前从江西省婺源县到浙江台州打工,当过企业员工,开过开水店、小超市,承包过工厂食堂。从2013年开始,她在温岭市大溪、温峤等地承包耕地种水稻,2018年创下台州市早稻亩产696公斤纪录;去年响应政府号召,种植晚稻800多亩,为温岭市去年晚稻面积和产量双增加做出了贡献。
打工妹包地种粮
1973年11月,余桂英出生于江西省婺源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多种原因,小学毕业后,余桂英就回家帮父母,并较早结婚育子。
1996年,过罢春节,23岁的余桂英来到台州洪家一家轴承厂,成为一名打工妹。
“在轴承厂上班,又累又脏又吵。”余桂英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其实不怕累,不怕脏。在洪家的十几年,前面7年我都是白天在家带小孩,晚上上夜班,也不觉得累。但我怕油,机油过敏。”
机油过敏导致双手瘙痒难忍,实在没法坚持在轴承厂干活,2008年春,余桂英离开洪家,和丈夫一起到东阳开早餐店。半年后,余桂英关了早餐店,来到温岭市泽国镇。此后几年间,她先后开过开水店、小超市,承包过工厂食堂,经营过小卖部。
2012年,泽国一种粮大户说承包的耕地面积过大忙不过来,怂恿余桂英夫妻接手温峤一片面积450亩的芋头地。“我们和他是在轴承厂认识多年的工友,一直很相信他。哪里知道他隐瞒了实际承包价,面积也严重不足。种了一年芋头,把我们前几年积攒下来的钱亏了一大半。”余桂英说,看他们夫妻能吃苦又忠厚老实,第二年,温峤镇种粮大户刘云富建议他们缩减耕地面积,改种水稻,并把他自家的小工带到他们的田里,教他们如何种植双季水稻。“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云富的帮助下,我们第一年种植了100亩水稻,当年就获利了。”
2014年,余桂英夫妻把承包面积扩大到300亩。“种田虽然很辛苦,但和给人打工、开小店比起来,收入还是可以的。”余桂英说,因在种植面积等方面产生矛盾,2015年,她和丈夫离异。“主要是脾气合不来。”这一年,她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一名普普通通的外来打工妹,转身变成种粮大户。“此后几年,种植面积差不多每年都有增加,去年在温岭种了800亩,老家江西那边还有几百亩。”
早稻单产获台州第一
2018年7月18日下午,由浙江省农业厅、台州市农业局和温岭市农业林业局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全省水稻高产创建攻关”验收组,在大溪镇对桂英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的300亩早稻产量进行现场验收。验收专家随机抽取余桂英在大溪镇应钱村种植的三个区块、桥外村两个区块,现场机器收割。经含水量检测扣除含水量,余桂英种植的示范方平均亩产602.7公斤,最高田块亩产696公斤。这一数据居台州第一,且打破了台州市早稻最高亩产纪录。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农技总站站长王宏辉回忆,余桂英种植的示范方面积300多亩,早稻品种为籼型常规水稻中早39,采用新型水稻钵苗插秧机移栽。为鼓励余桂英在“全省水稻高产创建攻关”中获得台州第一名,台州市和温岭市分别奖励她10万元和5万元。
回老家垦荒种稻
余桂英的老家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沱口村背靠青山,面临浙水。这些年,由于村民外出增多等原因,沱口村及周边村庄的连片农田荒废了不少。余桂英在温岭大面积种植水稻后,回到老家看到稻田被荒弃,感到十分可惜。
2018年2月,余桂英回老家过年时,想把这些抛荒田地包下来种植水稻,这样既可以把荒疏田地恢复起来,又给赋闲在家的父老乡亲找些活干,让大家挣点小工钱。
余桂英的愿望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很快,她与人合作,包下了近200亩面积的荒杂地。
“这些田地有的荒弃快20年了,田里的树木都长到碗口那么粗。”余桂英说,她租来挖掘机,拔除树木,深翻泥土,筑渠引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水稻的农田。
“2019年,这200亩开始种植水稻了,去年我扩大面积,再包一两百亩荒地。”余桂英说,开垦这些荒地,前期投入太大了,目前还在亏钱。“再过一两年,只要保持收支平衡,不亏钱,我就觉得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