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祥宝 本报通讯员沈益峰 赵兰兰
温岭横峰,13.83平方公里容纳了3800余家鞋企。产业集聚让当地群众尝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货如轮转,当地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群众盼修路盼了20多年。
然而,横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不仅是一条路,更迫切的是解决土地利用不充分导致的瓶颈。2017年11月,横峰大道两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为目标,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农房改造、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四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产城融合整治示范区。
今年,温岭市“以全域改造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案例荣获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洗脚上楼,加速融入主城区
“洗脚上楼,农民变市民。”最近,莞渭陈村村民陈根夫经常到拆迁安置住宅小区一期施工现场转转,看着已经结顶的住宅楼,脸上满是期待。今年6月,他就要搬进新家。
对陈根夫来说,是换了个新环境;对横峰而言,却是一次生产、生活、生态的大变革。以横峰大道沿线区域为突破口,22个村启动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从源头上改变“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痼疾。
村与村的界限被打破,集中整理碎片化的土地,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完成14个村的城市设计,落实安置区土地利用、水利、电力等各项规划,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更让他期待的是,在横峰大道北侧规划建设一个占地340亩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以后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同时,中华北路、川安路、田园路、环湖路、横峰大道“四纵一横”路网建设,畅通区域内的“血液循环”。横峰融入主城区,推动中心城区北扩提质的步伐正在加速。
企业入园,倒逼鞋业转型升级
元旦前,温岭沧龙鞋业搬入新交付的凤凰山鞋业园区。6000平方米的新厂房让企业负责人非常满意,“我们投资4000多万元更新设备,扩大产能。”
发展空间不足,有力使不出来,是横峰街道很多企业的心声。作为全国鞋材之乡,家庭式作坊众多、环境“脏乱差”、产业“低散乱”,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借着全域整治的东风,横峰街道推动企业入园区、生产进厂房、职工住宿舍。占地1100亩的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将零散的工业用地统一集聚,建设标准厂房,构筑完整的鞋业产业链。目前,一期厂房陆续竣工交付,已吸引20多家规上企业入驻。
同时,经街道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的呼吁和推动,横峰出台《企业入园管理办法》,把牢入园门槛,开展企业绩效评估,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已淘汰“低散乱”作坊企业200余家;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105家新入园鞋企自动化改造,基本实现园区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生态修复,共享环境红利
去年,方家洋村132亩建设用地复垦后,首次尝试种植油菜花,亩产超300斤。连片的油菜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目前,除方家洋村外,前洋村85亩建设用地复垦准备验收,下叶村即将进行整村复垦。根据规划,横峰大道南侧除划分集中居住区外,细分为精品花卉种植区、生态果蔬种植区和高产粮油示范区。
“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早在综合整治之初,横峰街道就对区域范围内的水域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河道清淤、河道防护堤建设等工程,确保整治区生态水域面积不减一分,质量大幅提升。
调整全域200条河流水系,解决城市内涝严重的顽疾;项目区水田占比增加到近90%;永久基本农田增加11.17公顷……生态环境提升实实在在呈现在群众眼前。
据统计,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横峰街道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下降到51平方米,村庄用地平均容积率提高到2.65%。